包含卢的词语
泰卢固人 tài lú gù rén
南亚印度民族之一卢沟桥 lú gōu qiáo
(1) 在北京西南部,跨永定河(金时的卢沟河)上。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1192),清初重建。长265米,宽约8米,由11孔石拱组成,桥旁建有石栏,其上共有精刻石狮485个,姿态各殊,生动雄伟。1937年“七七”事变在此发生,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旁建有新桥 英 Lougouqiao卢沟桥事变 lú gōu qiáo shì biàn
亦称“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借口在演习中失踪一名士兵,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当夜即炮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11日,日本增兵十万,分二路进攻北平(今北京)和天津,至30日平津相继陷落。这次事变成为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开始。卢沟晓月 lú gōu xiǎo yuè
旧为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桥在今北京市西南丰台区永定河上,为北京最古老的联拱石桥。卢,也写作"芦"。明李东阳有《京都十景.卢沟晓月》诗。卢狗 lú gǒu
即韩卢。战国时韩国良犬。卢弓 lú gōng
黑色弓。卢甘石 lú gān shí
石名。相传阴天能致云雾。卢跗 lú fū
春秋时良医卢扁和相传黄帝时良医俞跗的并称。扶卢 fú lú
1.古代杂技的一种。攀缘矛戟之柄为戏。夫甘都卢 fū gān dōu lú
古国名。其地或以为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见《汉书.地理志下》。《汉书.西域传赞》及张衡《西京赋》省译作"都卢"。唐代称为骠国。樊卢 fán lú
唐代作家樊宗师与卢仝的并称。二人诗文多艰涩怪僻。大对卢 dà duì lú
古代高丽官职名。豆卢姓 dòu lú xìng
豆卢,复姓,源自慕容氏,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姓氏,北魏时被赐姓所改。豆卢 dòu lú
复姓。隋有豆卢绩。见《隋书》本传。凫卢貂 fú lú diāo
以野鸭头上的锦毛作的冠饰。滴卢 dī lú
即的卢。刘备所乘骏马名。狄良突卢 dí liáng tū lú
犹言滴溜溜。当卢 dāng lú
亦作'当颅'。马首的镂金饰物。因饰于马额中央,故称。同'当垆'。卢耽鹤 lú dān hè
1.相传晋有南康治中卢耽,少习仙术,善飞升,每夕辄凌空归家,晓则还州。尝于元会至朝,不及朝列,化为白鹤,飞至阙前。见《水经注.泿水》引晋邓德明《南康记》。崔卢 cuī lú
崔 氏、卢 氏并称。骨卢槌 gǔ lú chuí
擀面杖的一种。其形有二:一﹑槌在中间﹐柄在两端﹐是一个整体;二﹑槌是一个空心木桶﹐套在木柄的中间。擀面时﹐使槌在面上滚动。成卢 chéng lú
东晋时,刘毅和刘裕同一些人赌博,刘毅掷得“雉”,拉起衣服绕床大叫:我不是不能掷“卢”,我是不想要。上蔡鹰卢 shàng cài yīng lú
谓牵犬臂鹰,出城打猎。碆卢 bō lú
用弓发射打鸟的石箭头。欂卢 bó lú
亦作“欂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