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山的词语
西山会议派 xī shān huì yì pài
词语解释⒈ 1925年11月23日,谢持、邹鲁、林森、居正等国民党右派十余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等决议案。参加会议者后来被称为“西山会议派”。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开除谢持、邹鲁等人党籍。西山 xī shān
西方的山。 山名。指首阳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相传伯夷、叔齐隐居于此。 山名。在四川省北部,为岷山主峰。也称雪岭。 山名。 山名。在江西省·新建县西,一名南昌山,即古散原山。 山名。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滇池西岸,一称睡佛山。有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诸胜和聂耳墓、李公朴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山名。在江苏省·吴县西南,即洞庭西山,古称包山,为太湖中最大岛屿。有缥缈峰、销夏湾、林屋洞诸名胜。乡山 xiāng shān
家乡的山。借指故乡。香山居士 xiāng shān jū shì
唐代诗人白居易晩年的别号。仙山 xiān shān
1.仙人居住的山。 2.比喻远离市廛的幽静所在。贤首山 xián shǒu shān
1.山名。在河南省信阳县西南,亦名贤隐山。 2.乐府鼓吹曲名。小山眉 xiǎo shān méi
1.古代妇女的眉型之一。小山乐府 xiǎo shān lè fǔ
词语解释⒈ 散曲集。元代张可久(字小山)作。包括前集(《今乐府》)、后集(《苏堤渔唱》)、续集(《吴盐》)、别集(《新乐府》)四种以及外集、补集。收录小令七百五十首,套数八套。行山 xíng shān
行走于山地。学如登山 xué rú dēng shān
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歇山 xiē shān
词语解释⒈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一根正脊、四根垂脊、四根戗脊、四个倾斜屋面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组成。外观庄重华丽,常用于皇家园林、宫廷、寺庙等建筑群中。大型殿宇常采用重檐的做法,构成重檐歇山,如北京天安门城楼的屋顶。雪海冰山 xuě hǎi bīng shān
形容冰雪漫天盖地,天气极其寒冷。玄山 xuán shān
古代传说产嘉禾的山。雪山大士 xuě shān dà shì
1.亦称"雪山大士"。 2.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别称。相传释氏在过去世曾在雪山修行﹐故称。太山君 tài shān jūn
指泰山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
词语解释⒈ 攻:琢磨。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题破山寺后禅院 tí pò shān sì hòu chán yuàn
诗篇名。唐代常建作。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写作者清晨游寺的见闻和感悟,“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四句,意境优美深邃,体现出作者的恬淡胸襟,为后人传诵。唐古拉山脉 táng gǔ lā shān mài
词语解释⒈ 中国主要山脉之一。在西藏北部及青、藏边境。怒江、澜沧江和长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东西走向,东南延伸接横断山脉。海拔5500唐古拉山脉6000米,主峰各拉丹冬雪山(6621米),为长江发源地。太行山脉 tài háng shān mài
词语解释⒈ 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界线。介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间。北起北京西山,南到河南省黄河以北,大部分为晋、冀天然省界。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200米。主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太行山绿化工程 tài háng shān lǜ huà gōng chéng
中国在晋、冀、豫、京四省市太行山区实施的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造林396万公顷,从生态环境上屏障北京和华北平原。建设时间为1986-2000年。天台山 tiān tāi shān
在浙江省东部天台、宁海、奉化等县市间。东北西南走向。为甬江、曹娥江、灵江分水岭。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风景如画,山峦竞秀,被誉为“山岳之神秀”。山上有隋代古刹国清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佛教天台宗发源地。条山 tiáo shān
中条山的省称。铁打江山 tiě dǎ jiāng shān
比喻国家稳固。天目山 tiān mù shān
在浙江省西北部。东北西南走向,长130千米。分东、西天目山,海拔分别为1479米和1587米。山高水秀,多奇峰怪石。有仙峰远眺、平溪夜月、玉剑飞桥、莲花石座、悬崖瀑布及禅源寺、狮子口、西关龙潭等胜景,为浙西名胜。天平山 tiān píng shān
山名。在江苏苏州市西﹐位于灵岩山﹑支硎山之间。山高顶平﹐多林木泉石﹐有一线天﹑白云泉﹑高义园﹑望湖台等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