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战的词语
宁远之战 níng yuǎn zhī zhàn
宁远之战是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辽宁兴城)进行的作战。马恩河会战 mǎ ēn hé huì zhàn
词语解释⒈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一次会战。1914年英国、法国联军同德国军队在巴黎附近的马恩河地区进行会战。英法联军击退了德军的进攻,保卫了巴黎,使德军迅速灭亡法国的企图破灭。美国独立战争 měi guó dú lì zhàn zhēng
美国独立战争(英语: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1775年—1783年),或称美国革命战争、北美独立战争,是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反抗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以及其他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马尾之战 mǎ wěi zhī zhàn
词语解释⒈ 又称“马江之战”。中法战争中的海战。1884年法国舰队利用中法交涉之机,闯入福建马尾港停泊。清廷官吏既不阻止,又不作战备,并禁止中国舰队移动。8月法舰突然发炮轰击,中国舰队仓促应战,舰船被击沉七艘,官兵伤亡惨重,福州造船厂亦被击毁。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马陵之战 mǎ líng zhī zhàn
战国时,魏惠王于公元前342年派兵攻韩,韩向齐求援。次年齐威王派田忌、孙膑率军出征。孙膑以逐日减灶的办法制造齐兵大量逃亡减员的假象,诱敌追击。孙膑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设伏,一举歼灭魏军主力。从此魏国势衰落。马斯顿荒原战役 mǎ sī dùn huāng yuán zhàn yì
马斯顿荒原战役(Battle of Marston Moor),又称约克角围攻(Siege of York),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会军同国王军队之间的一次战役。明末农民战争 míng mò nóng mín zhàn zhēng
词语解释⒈ 17世纪中叶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1627年,陕西王二聚众起义,各地纷纷响应。1633年,起义军进入中原。李自成、张献忠部逐渐成为起义军主力。1638年,起义军连遭失利。1640年,李自成入河南,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两年后达百万之众。1643年进取西安,次年建立大顺政权,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张献忠取得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迎战失利,退出北京。1645年,李自成被杀。次年,张献忠败死。余部转入联明抗清斗争。美英战争 měi yīng zhàn zhēng
词语解释⒈ 1812-1814年间,美国同英国争夺殖民地的战争。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1812年6月,英国强行劫夺美国的船只,美国向英国宣战。战争中英军一度占领华盛顿,但没能彻底打败美国。1814年底,两国媾和,英国再次确认美国的独立。谋定后战 móu dìng hòu zhàn
犹言设谋用计。立体战争 lì tǐ zhàn zhēng
在地面(水面)、地下(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交互进行的战争。列宁格勒保卫战 liè níng gé lè bǎo wèi zhàn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1941年7月10日北路德军开始进攻,9月包围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军民顽强抵抗,始终保持了一条与后方联络的通道。经九百天的防守,1944年1月苏军反攻,解除了德军的包围,取得保卫战的胜利。龙战于野 lóng zhàn yú yě
群龙在郭野大战。比喻群雄争天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kàng rì mín zú tǒng yī zhàn xiàn
词语解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kàng rì mín zú tǒng yī zhàn xiàn ]⒈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以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联盟。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它是一个包括进步力量、中间力量和顽固力量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对反共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克里米亚战争 kè lǐ mǐ yà zhàn zhēng
词语解释⒈ 1853-1856年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联军进行的战争。因主要战场在克里米亚半岛而得名。1853年俄国为控制黑海海峡,在巴尔干扩张势力,对土耳其开战。1854年英法为助土耳其抗俄,对俄宣战。1855年联军攻克俄军在克里米亚的要塞塞瓦斯托波尔,俄国战败。1856年双方签订《巴黎和约》,俄国通过黑海海峡向南扩张的企图受到重大打击。苦争恶战 kǔ zhēng è zhàn
艰苦的征战苦征恶战 kǔ zhēng è zhàn
艰苦的征战蒋桂战争 jiǎng guì zhàn zhēng
词语解释⒈ 国民党新军阀的一次大混战。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占领北京、天津后,蒋介石为建立个人独裁,同国民党其他新军阀的矛盾激化。1929年3月,蒋介石骗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李济深,拆散了粤系军阀与桂系军阀的联盟,又以军事进攻和分化收买的方法瓦解武汉地区桂系军队的主力。桂军放弃武汉后,蒋又令陈济棠从广州,何键、龙云从湘南、黔南向桂林、柳州三路进攻,使桂军败退龙州,所部被蒋收编。6月,蒋军占领南宁,李宗仁、白崇禧等逃往香港。甲午战争 jiǎ wǔ zhàn zhēng
词语解释⒈ 1894-1895年,日本发动的并吞朝鲜侵略中国的战争。因为1894年是甲午年,所以称甲午战争。交战国 jiāo zhàn guó
直接参与战争或正式向对方宣战的国家。相对于“中立国”而言。解放战争 jiě fàng zhàn zhēng
(1) 被压迫的民族或阶级为了争取解放而进行的战争 英 war of liberation (2) 从1945—1949中国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英 China's War of Liberation晋冀鲁豫野战军 jìn jì lǔ yù yě zhàn jūn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冀鲁豫地区领导创建的重要军事组织。近战 jìn zhàn
(1) 以近距离射击、投手榴弹、白刃格斗等方式与敌人作战 英 close combat巨鹿之战 jù lù zhī zhàn
词语解释⒈ 秦末农民起义军击败秦军主力的战役。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率军攻赵,包围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起义军前往救援。项羽杀掉畏战的宋义,挥师渡漳水,破釜沉舟,于巨鹿大败秦军主力,解除巨鹿之围,并迫使章邯投降。黄天荡之战 huáng tiān dàng zhī zhàn
南宋初年宋金之间的战役。1129年,金将兀术率军南下直达临安(今浙江杭州)、越州(今绍兴),高宗逃到海上避难。次年,宋将韩世忠率军于镇江截金军归路,韩夫人梁氏击鼓助战,使金军不得渡江,并围金兵于黄天荡(今江苏南京附近)。后金军凿渠出江,才得以渡江北逃。九战九胜 jiǔ zhàn jiǔ shèng
形容每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