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汉的词语
汉易 hàn yì
汉代《易》学。汉《易》有今古文之分。西汉今文《易》主要有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四家,专讲阴阳﹑灾异及谶纬。东汉盛行古文费氏《易》,以郑众﹑马融﹑荀爽﹑郑玄为代表,专讲象数﹑消息﹐以论人事吉凶。其中,郑玄注《易》,以古文学为主,兼采今文及谶纬说,而成为两汉总结性《易》学。汉隶 hàn lì
1.汉代通行的隶书。 2.指汉朝的属吏。汉印 hàn yìn
汉代的印章。篆体方正浑朴,布局谨严,风格多样,与秦印并为后世取法。汉贼不两立 hàn zéi bù liǎng lì
比喻有我无你。汉陵 hàn líng
汉代帝王的陵园。汉宫妃 hàn gōng fēi
指汉代王昭君。汉宫 hàn gōng
汉朝宫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宫殿。汉关 hàn guān
汉代的边关。亦泛指边关。汉简 hàn jiǎn
汉代的竹﹑木简。简为古代书写工具,竹片称简,木片称札,统称为简。汉简的长度,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年在内蒙发现的汉代木简,已编为《居延汉简甲乙编》。汉麻 hàn má
大麻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一.大麻》。汉军八旗 hàn jūn bā qí
清代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原指满洲入关前已投降满洲或被俘从事兵役的辽东汉人及其子孙。努尔哈赤建立八旗之初,将所有户口不分种族都编入,所以在一旗内有满﹑汉﹑蒙古等族人。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将各旗的汉人拨出,另编一旗,定名汉军。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皇太极就降附的汉人组成汉军左右翼二旗。四年分建黄﹑白﹑红﹑蓝四旗。七年扩编为汉军八旗,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共同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汉口 hàn kǒu
(1) 地名。湖北省武汉市,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岸的京广铁路线上,古称夏口。原属江夏县,地处水路交通枢纽,1949年与武昌、汉阳合并为武汉市 英 Hankou汉官仪 hàn guān yí
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典礼制度。亦泛指华夏的礼仪制度。汉武 hàn wǔ
汉武帝刘彻的省称。汉人煮箦 hàn rén zhǔ zé
靠肤浅的知识去生搬硬套而不认真学习真知的荒唐行为。汉人 hàn rén
1. 汉族人。 英 the Han People; the Hans; 2. 西汉、东汉时代的人。汉浦 hàn pǔ
汉皋。汉京 hàn jīng
指汉朝都城长安或洛阳。亦借指其他古代汉族政权的都城。汉藏语系 hàn zàng yǔ xì
(1) 包括藏语和汉语有时还包括泰语的一个语系 英 Sino-Tibetan family汉白玉 hàn bái yù
(1) 一种白色大理石,可以做建筑和雕刻的材料 英 white marble汉道 hàn dào
1.汉代的道统﹑国祚。 2.指汉兵所行的道路。 3.通往汉土的道路。汉爵 hàn jué
汉代的封爵。泛指爵禄。汉白玉石 hàn bái yù shí
颜色洁白的细粒大理岩,质坚硬,是上等的建筑和雕刻材料。汉皋佩 hàn gāo pèi
即汉皋珠。汉皓 hàn hào
指汉初商山四隐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高祖召,不应。后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留侯计,迎此四人,使辅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