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犂的词语
踏犂 tà lí
一种用脚踩踏的耕田农具。三犂 sān lí
1.亦作“三犁”。指汉武帝时赵过所创制的三脚耧。这种农具对农业生产起了一定促进作用。 2.亦作“三犁”。谓屡次征伐扫荡边庭。语本《汉书·匈奴传下》:“犂其庭,扫其閭。”《明史·翁万达传》:“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犂王庭,残其部落。”清查慎行《拟玉泉山大阅二十韵》:“忆昨三犁候,亲征万里逾。”耦犂 ǒu lí
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提倡的一种早期牛耕形式。共用二牛三人。具体耕作法﹐说法不一。有二牛挽一犁之说:一说一人扶犁﹐一人按辕﹐一人牵牛;一说二人牵牛﹐一人扶犁。有二牛二犁之说:谓一人前引二牛﹐二人各扶一犁而耕。牛犂 niú lí
谓以牛犁地。亦指耕牛和耕犁。泥犂 ní lí
1.亦作"泥犁"。 2.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为地狱。在此界中,一切皆无,为十界中最恶劣的境界。 3.船民用来固定铁锚的一种工具。耧犂 lóu lí
即耧车。楼犂 lóu lí
即耧犁。耧车。可同时进行犁沟和播种的农具。渠犂 qú lí
1.亦作"渠黎"。 2.汉西域诸国之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东南﹑尉犁县西北。一犂雨 yī lí yǔ
指春雨。 雨量足够开犁耕种,故名。凶犂土丘 xiōng lí tǔ qiū
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埽穴犂庭 sào xué lí tíng
谓扫荡其巢穴,犁平其庭院。比喻摧毁敌方。留犂挠酒 liú lí náo jiǔ
《汉书·匈奴传下》:“ 昌 猛 與單于及大臣俱登 匈奴 諾水 東山 ,刑白馬,單于以徑路刀金留犂撓酒,以 老上單于 所破 月氏王 頭爲飲器者共飲血盟。”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徑路, 匈奴 寶刀也。金,契金也。留犂,飯匕也。撓,和也。契金著酒中,撓攪飲之。”用宝刀“徑路”、饭匕“留犂”搅酒,作血盟之饮,是 汉 时 汉 与 匈奴 间订盟的一种仪式。后以“留犂撓酒”谓汉族王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统治者订立和约。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喜唐公自契丹归》:“留犂撓酒得戎心,繡袷通歡歲月深。” 宋 秦观 《送林次中奉使契丹》诗:“留犂撓酒知胡意,尺牘貽書見 漢 情。”犂花 lí huā
1.亦作"犁花"。 2.指犁翻的土块。似浪花状,故称。犂老 lí lǎo
指老人。老人面色黧黑,故称。犂,通"黧"。犂面 lí miàn
用刀割脸。犂,通"剺"。犂庭 lí tíng
1.亦作"犁庭"。 2.见"犁庭扫穴"。犂耳 lí ěr
即犁镜。犂别 lí bié
犹区分。犂,通"离"。犂牛 lí niú
1.杂色牛。 2.比喻劣父。 3.耕牛。犂明 lí míng
1.亦作"犁明"。 2.黎明。犂,通"黎"。犂平 lí píng
扫荡平定。犂途 lí tú
亦作'犁涂'。亦作'犁湖'。亦作'犂途'。水鸟。即鹈鹕。犂子 lí zǐ
犹言犁牛之子。犂元 lí yuán
黎民百姓。犂,通"黎"。犂生骍角 lí shēng xīng jiǎo
谓杂色牛生纯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语出《论语·雍也》:“子謂 仲弓 ,曰:‘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邢昺 疏:“雜文曰犂。騂,純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棄也。諸,之也。 仲弓 父賤人而行不善,故 孔子 稱謂 仲弓 ,曰:‘譬若雜文之犂牛生純赤且角周正之子,中祭祀之犧牲,雖欲以其所生犂而不用,山川寧肯舍棄之乎?’言 仲弓 父雖不善,不害於子之美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司马相如》:“ 卓王孫 始非能容 相如 也,但看 臨邛 令面耳;終非能壻 相如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