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王的词语
三王 sān wáng
1.指夏﹑商﹑周三代之君。(1)夏禹﹑商汤﹑周武王。《谷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范宁注:"三王,谓夏﹑殷﹑周也。夏后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会。"(2)夏禹﹑商汤﹑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岐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是也。"(3)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尸子》卷下:"汤复于汤丘,文王幽于羑里,武王羁于王门;越王栖于会稽,秦穆公败于崤塞,齐桓公遇贼,晋文公出走,故三王资于辱,而五霸得于困也。" 2.指周之太王﹑王季﹑文王。 3.王姓三名人之合称。(1)汉之王奉光﹑王商﹑王凤。《汉书.王商史丹等传赞》:"自宣﹑元﹑成﹑哀外戚兴者,许﹑史﹑三王﹑丁﹑傅之家,皆重侯累将。"颜师古注:"三王,谓邛成侯及商﹑凤三家也。"邛成侯,王奉光的封爵。(2)汉之王尊﹑王章﹑王骏。《汉书.王吉传》:"先是京兆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至骏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晋潘岳《西征赋》:"赵张三王之尹京,定国释之之听理。"(3)唐之王珣﹑王玙﹑王瑨。《新唐书.王珣传》:"﹝王方翼﹞子珣,字伯玉,与兄玙﹑弟瑨以文学称,时号'三王'。" 4.(4)唐之王勃﹑王绪﹑王仲舒。唐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清钱谦益《寄侯豫章督学江西》诗:"励俗蒸尝先两庙,采风词翰继三王。"清赵翼《陔馀丛考.四三王》:"唐滕王阁有三王﹑则王勃作序,王绪作赋,王仲舒作修阁记也。"思王 sī wáng
三国魏曹植封陈思王,简称"思王"。入王 rù wáng
入朝晋见天子。女王 nǚ wáng
(1) 女性的国王 英 queen人王 rén wáng
指帝王。曲王 qǔ wáng
酒神。亲王 qīn wáng
(1) 皇帝或国王的亲属中封王的人 例 八位亲王参加了加冕典礼 英 royal highness (2) 皇族的男成员 英 prince千乘之王 qiān shèng zhī wáng
(1) 指天子。千,极言其多 例 夫千乘之王。——《史记·货殖列传》 英 emperor七王 qī wáng
1.指七国。 2.指汉景帝时吴﹑楚﹑赵﹑胶西﹑济南﹑菑川﹑胶东等七个叛乱的诸侯王。 3.南宋追封高宗时抗金诸将韩世忠为蕲王﹑刘安世为鄜王﹑张俊为循王﹑岳飞为鄂王﹑杨存中为和王﹑吴玠为涪王﹑吴璘为信王,合称七王。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七王》。牛王 niú wáng
1.牛神。 2.佛的异名。喻佛有运载众生的大力。宁王 níng wáng
1.谓开国受命之王。多指周文王﹑周武王。《书.大诰》:"用宁王遗我大宝,绍天明。"孙星衍注引郑玄曰:"受命曰宁王。"孙星衍疏:"郑注见《书》疏,云'受命曰宁王'者,《君奭》云'惟宁王德',郑注云'宁王者文王也'。又注《洛诰》云'周公谓文王为宁成王亦谓武王为宁王。此一名而二人兼之。'"一说,宁王指文王,"宁"当作"文"。参阅曾运干《尚书正读》。 2.指唐李宪。睿宗长子,封宁王。善音律。死后,玄宗封为让皇帝。 3.明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封于大宁,称宁王。自号臞仙,又称涵虚子﹑丹丘先生,着《通鉴博论》﹑《汉唐秘史》﹑《太和正音谱》,以及杂剧十二种。摄政王 shè zhèng wáng
(1) 当名义上的君主未达法定年龄、不在或无能时统治国家的君主 英 pirnce regent木王 mù wáng
古代五行学说。谓春季草木萌发生长,以五行中的"木"为主宰。名王 míng wáng
指古代少数民族声名显赫的王。 泛指皇族有封号的王。明王 míng wáng
圣明的君主。 旧时社神封号。民王 mín wáng
1.民众之王。 2.清代亲王受贬黜被销除属籍后的一种称号。马王 mǎ wáng
房宿的别名。马明王 mǎ míng wáng
马头娘之别称。陆王 lù wáng
古代理学家宋陆九渊﹑明王守仁的并称。六王 liù wáng
1.指夏启﹑商汤﹑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 2.指周之文王﹑武王﹑成王﹑厉王﹑宣王﹑幽王。 3.指战国齐﹑楚﹑燕﹑韩﹑魏﹑赵六国之王。立王 lì wáng
1.所立的君王;在位的君王。理王 lǐ wáng
1.至治之君。觉王 jiào wáng
佛的别称。见阎王 jiàn yán wáng
俗谓死。见王 jiàn wáng
现居王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