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省的词语
一日三省 yī rì sān xǐng
谓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原省 yuán shěng
谓宽恕并免除其罪。云南省 yún nán shěng
词语解释⒈ 简称“云”,别称“滇”。在中国西南部。面积39.4万平方千米。人口3873万(1995年)。中国民族最多的省区。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一,有彝、白、傣等族。明代置云南布政使司(省级),清代为云南省。省会昆明。东、西部分属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多山间盆地--坝子。亚热带(南部为热带)湿润区。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经,富水能。锡、铅、锌、铜、磷储量丰富。有色金属工业较发达。全国最大烤烟产区,甘蔗和橡胶重要产地。林业较重要。西省 xī shěng
1.汉永乐宫之司署﹐掌管宫内罪罚。 2.中书省的别称。 3.陕西省西安市的俗称。学省 xué shěng
即太学。古代中央政府设立的国学。行中书省 háng zhōng shū shěng
行中书省,元朝(中统、至元年间)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民间简称“行省”或“省”。台省 tái shěng
汉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南北朝以来﹐虽然尚书台已多改称尚书省﹐并逐渐形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权的制度﹐但'台省'之称仍沿用不变。唐代有时亦将三和公御史台合称为'台省'。省陈 shěng chén
谓主人的明器陈列宜少。省观 shěng guān
1.察看;阅览。省方观俗 xǐng fāng guān sú
省:察看。观察各地风俗民情省方观民 xǐng fāng guān mín
省:察看。观察各地风俗民情省节 shěng jié
犹节省。省户 shěng hù
1.宫门;禁门。 2.泛指门下﹑中书诸省。省合 shěng hé
见“省阁 ”。省门 shěng mén
1.宫门;禁门。 2.指礼部衙门。亦指礼部试进士的场所。礼部隶尚书省,故称。 3.指省治。省马 shěng mǎ
宋时国家收购﹑支配马匹的一种制度。省口 shěng kǒu
1.谓不答话。省可里 shěng kě lǐ
1.休要;免得。十八省 shí bā shěng
清·康熙时分长城以南行政区为十八省,即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后沿用为中国内地代称。省相 shěng xiāng
省视;观察。省用足财 shěng yòng zú cái
减省费用,积聚财富十三省 shí sān xǐng
明代,全国除直属京师的南北两直隶外,共分十三省。后用以代指全国。热河省 rè hé shěng
词语解释⒈ 旧省名。1914年设热河特区,1928年改设省。1956年初撤销,并入河北、辽宁和内蒙古三省区。青海省 qīng hǎi shěng
简称“青”。在中国西北部。面积7212万平方千米。人口约4562万。少数民族占总人数40%,以藏族居多,次为回、土、撒拉、蒙古等族。1928年置省。省会西宁。大部分属青藏高原,西北为柴达木盆地。气候高寒干燥。境内有中国第一大湖青海湖。长江和黄河源地。中国重要牧区,盛产羊毛。盐类、铅锌和水能资源丰富。清心省事 qīng xīn shěng shì
心地清净,俭省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