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虏的词语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lǔ
词语解释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lǔ ]⒈ 见“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引证解释⒈ 见“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国语辞典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chéng zé wéi wáng bài zé wéi lǔ ]⒈ 相互争斗后,只论结果,不论过程,也不计是非对错,成功的即代表正统,失败的便沦为俘虏、寇贼。元·纪君祥也作「成则公侯,败则贼」、「成则为王,败者为寇」、「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成则为王,败则为贼」。引《赵氏孤儿·第五折》:「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掠虏 lüè lǔ
1.亦作"掠掳"。亦作"掠虏"。 2.掳掠;抢劫。志枭逆虏 zhì xiāo nì lǔ
对叛逆者的蔑称。赀虏 zī lǔ
古时对匈奴的蔑称。征虏 zhēng lǔ
指东汉祭遵。遵封征虏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事见《后汉书.祭遵传》。贼虏 zéi lǔ
对敌寇的贬称。杂虏 zá lǔ
旧时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蔑称。遗虏 yí lǔ
犹残敌。獯虏 xūn lǔ
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黠虏 xiá lǔ
狡猾的敌人。亡虏 wáng lǔ
逃亡的罪人。亡国虏 wáng guó lǔ
因国破而逃亡的人。徒虏 tú lǔ
犹徒奴。通虏 tōng lǔ
1.与北方的外族勾结。讨虏 tǎo lǔ
1.讨伐敌寇。 2.指孙权。曹操曾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故称。 3.掳掠。虏﹐通"掳"。淘虏 táo lǔ
谓掠夺。索头虏 suǒ tóu lǔ
亦作'头虏'。 即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方民族的蔑称。索虏 suǒ lǔ
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蔑称。索指发辫,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故称。守虏 shǒu lǔ
犹言守钱奴。守钱虏 shǒu qián lǔ
犹言守钱奴。首虏 shǒu lǔ
首级和俘虏。 偏指首级。 犹斩获。收虏 shōu lǔ
收捕俘虏。生虏 shēng lǔ
1.俘虏。塞虏 sāi lǔ
指塞外之敌。戎虏 róng lǔ
古时对西方或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