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赤的词语
赤玉膏 chì yù gāo
一种药名,主治内外臁疮。光赤净杆 guāng chì jìng gǎn
光杆。没有家属的人。赤韨 chì fú
1.赤芾。 2.赤绂。赤壁赋 chì bì fù
赋篇名。北宋苏轼作。有前后两篇。写于作者两度游览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时。《前赤壁赋》较有名。赋中凭吊古迹,表达了作者对江山风物的热爱和旷达的心胸,但也有人生虚无的消极思想。赤茀 chì fú
1.赤芾。赤峰市 chì fēng shì
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京通、叶赤两铁路交会境内。以市东北有赭色孤峰得名。1947年始设市。人口103.1万(1995年)。是内蒙古东部的重要城市,为附近粮食、牲畜、毛皮和药材集散地。赤心奉国 chì xīn fèng guó
赤心:赤诚、忠诚的心。报:报效。用一片忠诚的心来报效国家。口沸目赤 kǒu fèi mù chì
谓口沫横飞,眼睛发红。形容人情绪激动,声色俱厉的神态。努尔哈赤 nǔ ěr hā chì
(1) (1559—1626.9.30) 中国清王朝的创建者。满族。姓爱新觉罗。16世纪末统一建州女真各部。1601 年建立八旗制。1616 年称汗,建后金政权,年号天命。1618年开始进攻明朝,不断取得胜利。1625 年迁都沈阳,称为盛京。1626 年 2 月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时受伤,旋去世。清朝建立后追尊为太祖 英 Nurhachi遐迩赤子 xiá ěr chì zǐ
水浒传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遐迩赤子 咸知朕心石赤不夺 shí chì bù duó
意思是比喻意志坚定不移。赤卫队 chì wèi duì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县区两级的群众武装组织。其他一些苏区也建有类似的赤卫队组织。赤牍 chì dú
1.尺牍。赤,通"尺"。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2.尺牍。赤,通"尺"。指书信。四渡赤水 sì dù chì shuǐ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赤咚瓟 chì dōng bó
雄花序总状、圆锥状、近头状或伞房状;苞片较小,全缘。赤电 chì diàn
1.赤色电光。 2.汉文帝马名。 3.泛指良马。赛典赤 sài diǎn chì
1.源于阿拉伯语sayiid。义为"大首领"﹑"王者"。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无子,仅一女法蒂玛嫁与阿里,从他们之子忽辛(Husain)传下来的后人,被尊为sayiid,表示是伊斯兰教的"圣裔"。元代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之名即含此称。赤德 chì dé
指汉朝的气运。谶纬家谓汉以火德王,故称。赤道洋流 chì dào yáng liú
又称“赤道海流”。在热带范围内北半球盛行东北信风,南半球盛行东南信风,由此产生的平行于赤道自东向西的洋流。势力强大,流向稳定,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大。在北半球称北赤道洋流,在南半球称南赤道洋流。忠心赤胆 zhōng xīn chì dǎn
(1) 赤诚忠实的心,形容十分忠诚 例 那种促使人们去进行战争的忠心赤胆 英 utter devotion丹赤 dān chì
赤诚的心。丹之所藏者赤 dān zhī suǒ cáng zhě chì
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答剌花赤 dá là huā chì
蒙古语音译词。官名。意为镇压者﹑制裁者﹑盖印者﹐转而有监临官﹑总辖官之意。或译为"达鲁花赤"。达鲁花赤 dá lǔ huā chì
1.蒙语的音译。元职官名。指镇压者﹑制裁者﹑盖印者。转而有监临官﹑总辖官之意。元代汉人不能任正职,朝廷各部及各路﹑府州县均设达鲁花赤,由蒙古或色目人充任,以掌实权。赤寸 chì cùn
尺寸。指微少的数量。赤,通"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