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道的词语
道长论短 dào cháng lùn duǎn
谓评论好坏是非。道左 dào zuǒ
路的左边。 道路旁边。道素 dào sù
指纯朴的德行。道远知骥 dào yuǎn zhī jì
1.路远才知道马的好坏。道寡称孤 dào guǎ chēng gū
谓自封为王,称霸一方。道骨仙风 dào gǔ xiān fēng
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道德天尊 dào dé tiān zūn
道教“三清”尊神之一,一般指太上老君。道德哲学 dào dé zhé xué
即“伦理学”页。道殣相望 dào jìn xiāng wàng
殣:饿死。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道家蓬莱山 dào jiā péng lái shān
1.后汉东观的别名。 2.指中央政府藏庋图书典籍之所。道貌 dào mào
1.修道者的容貌。 2.指清雅飘逸的面貌。 3.道学家的面貌。形容一本正经的样子。道山学海 dào shān xué hǎi
是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道德原则 dào dé yuán zé
一定社会或阶级用以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是对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关系的本质概括,最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表现了道德的社会本质和人们行为的基本方向。在中国,通常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中的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道员 dào yuán
即道台。道同志合 dào tóng zhì hé
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道源 dào yuán
1.僧道以为,佛教﹑道教的经义是事物的本源,故称。 2.知识之源。道德实践 dào dé shí jiàn
即“道德活动”。道道地地 dào dào dì dì
(1) 非常地道 英 be out and out;be pure and simple;one hundred per cent道德教育 dào dé jiào yù
以陶冶受教者道德理想,并促进其道德实践为目的的教育。道德价值 dào dé jià zhí
个人行为对于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道德上的意义。无产阶级的道德价值观集中体现在符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行为之中,尤其体现在为维护社会利益而作出的牺牲精神上。道德腊 dào dé là
道教五斋祭日之一。指农历七月七日。道法 dào fǎ
1.道理法度。《管子·法法》:“明王在上,道法行於国,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恶。”《荀子·致士》:“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韩非子·饰邪》:“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道法万全,智能多失。” 2.遵循效法。《韩非子·难言》:“时称《诗》《书》,道法往古。”3.遵守法制。《管子·任法》:“圣君亦明其法而固守之;羣臣修通辐輳,以事其主;百姓辑睦,听令道法,以从其事。”《管子·任法》:“法不一,则有国者不祥。民不道法,则不祥。”尹知章 注:“道,从。” 4.道教的教义。晋 葛洪《神仙传·墨子》:“乃入 周狄山,精思道法,想像神仙。”徐志摩《天目山中笔记》:“在东方人,这出家是求情感的消灭,皈依佛法或道法,目的在一切自我痕迹的解脱。” 5.道教的法术。晋 葛洪《神仙传·刘京》:“隆 合服之,得三百岁,不能尽其道法,故不得度世。”《水浒传》第七十回:“马步军兵回头看时,你我对面不见。此是 公孙胜 行持道法。” 6.即佛法。晋 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体极不兼应》:“常以为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 尧 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诸国来集,共遵道法。”宋 范成大《题记事册》诗:“划破虚空一剑閒,六根同转上头关。如今宴坐菴中事,政在凡夫道法间。”明 冯梦龙《量江记·母妻被逮》:“[贴]他二人初到,自未参讲道法。” 7.泛指宗教的学说与法术。茅盾《子夜》十七:“她随侍老太爷十年之久,也不曾感到过这样温暖的抚爱。老太爷对待她始终就像一位传授道法的师父。”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你是留心道法的,你看红灯照的道法,是哪一派?” 8老子的哲学思想。道德行为 dào dé xíng wéi
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对此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相对。包括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两大类。不同时代、民族、社会和阶级对这两类行为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道德的行为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反之则为不道德行为。道砟 dào zhǎ
道砟用来铺公路或铁路路基的粗砂砾或碎石,石质为特级花岗岩。道途 dào tú
(1) 道路,路途 例 唯恐道途显晦。——唐·李朝威《柳毅传》 英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