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铜的词语
铜坐龙 tóng zuò lóng
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龙取坐姿,左前肢高举,与左后肢间有腾云相连。右前肢着地,与右后肢相接。尾部翘起外卷,前肢长鬣突出于肩部之上,与头上卷鬣及后扬的长鬣相映。黄铜管 huáng tóng guǎn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及合金》败铜散 bài tóng sàn
名称:败铜散 别名:败铜散 组成:化铜旧罐。纸铜钱 zhǐ tóng qián
(1) 迷信的人烧给死人、鬼神的铜钱形纸片 英 joss paper自然铜 zì rán tóng
自然铜,英文copper,是一个矿物晶体概念,和自然金、自然银一样,远比通过冶炼后提取的铜、金、银价值高。黄铁矿和自然铜根本不是一种矿物。等轴晶系,常见不规则的树枝状、片状、纤维状集合体。青铜护甲 qīng tóng hù jiǎ
经室内清理和保护后,发现一件残长29厘米的铜甲整体呈卷筒状,犹如人的腿部形状,应是包裹腿部的护甲。铜雕 tóng diāo
铜雕产生于商周,是以铜料为胚,运用雕刻、铸塑等手法制作的一种雕塑。以铜为镜 yǐ tóng wéi jìng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借。同“以古为鉴”。大铜章 dà tóng zhāng
章的一类,规格一般在60-120之间,由紫铜、黄铜、白铜等以铜为主材料制作而成。美精铜 měi jīng tóng
美精铜期货合约,也有人称其为高级铜。紫铜 zǐ tóng
纯铜,紫红色,所含杂质不超过0.5%,是电和热的良导体。耐腐蚀性好,用来制造电线、冷藏器的零件等。凿井得铜奴得翁 záo jǐng de tóng nú de wēng
谓事出偶然﹐意外巧合。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七二引汉应劭《风俗通》﹕"河南平阴庞俭﹐本魏郡邺人﹐遭仓卒之世﹐失其父。时俭三岁﹐弟纔襁抱耳。流传客居﹐庐里中凿井﹐得钱千余万﹐遂温富。俭作府吏﹐躬亲家事﹐行求老仓头谨信属任者﹐年六十余﹐直二万钱﹐使主牛马耕种。有宾婚大会﹐母在堂上﹐酒酣陈乐歌笑。奴在灶下助厨﹐窃言﹕'堂上母﹐我妇也。'客罢﹐婢语次说老奴无状﹐为妄语﹐所说不可道也。穷志(诘)具白。母谓婢试问其形状。奴曰﹕'家居邺时﹐在富乐里宛西﹐妇艾氏女﹐字阿横﹐大儿字阿嶷﹐小儿曰越子。时为县吏﹐为人所略卖。阿横右足下有黑子﹐右胲下赤志如半栉。'母曰﹕'是汝公也。'因下堂相对啼泣﹐儿妇前为汝公拜﹐即洗浴身见衣被﹐遂为夫妇如初。时人为之语曰﹕'庐里诸庞﹐凿井得铜﹐买奴得公。'"五石铜 wǔ dàn tóng
搀入五色药石的铜合金。相风铜乌 xiāng fēng tóng wū
铜质乌形的候风仪。铜駝 tóng tuó
词语解释⒈ 见铜驼。铜兵 tóng bīng
1.铜制的兵器。铜表 tóng biǎo
铜制的圭表。古代测量日影的仪器。铜身 tóng shēn
犹铜像。铜铸的像。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tóng shān xī bēngluò zhōng dōng yìng
词语解释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tóng shān xī bēnɡ,luò zhōng dōng yìng ]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引证解释⒈ 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 南郡 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餘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鐘东应”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 曾问 远公 :‘《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 殷 曰:‘铜山西崩,灵鐘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 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 时, 未央宫 前殿鐘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詔问太史待詔 王朔,朔 言恐有兵气。更问 东方朔,朔 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鐘先鸣。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此义易明,铜山西崩, 洛 鐘东应,不以远而阻也。”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此中消息,殆如铜山西崩, 洛 鐘东应。感召之机,銖黍靡忒。”唐弢 《侧面》:“铜山西崩, 洛 钟东应,一唱一和,互相支持。”国语辞典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tóng shān xī bēng luò zhōng dōng yìng ]⒈ 汉武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东方朔预测山恐会崩毁,故钟先鸣。三日后果有山崩绵延二十余里。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句下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比喻重大事件,彼此互相感应,互相影响。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此义易明。铜山西崩,洛钟东应,不以远而阻也。」铜精 tóng jīng
1.道教所谓的铜的精灵。 2.中医学药名。铜青的一种。铜马 tóng mǎ
1.铜铸的马。 2.即铜马军。铜陵市 tóng líng shì
在安徽省南部、宁铜铁路终点,滨临长江。1956年设铜官山市,1958年改铜陵市。人口31.8万(1995年)。有铜陵铜矿,是中国有色冶金工业基地之一。青铜峡水利枢纽 qīng tóng xiá shuǐ lì shū niǔ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即青铜峡水电站枢纽工程,是指1958年8月开工建设,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黄河中游青铜峡谷出口处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宁铜铁路 níng tóng tiě lù
词语解释⒈ 从江苏南京经安徽芜湖到铜陵。南京至芜湖段原称宁芜铁路,1936年通车;芜湖至铜陵段于1971年通车。全长204千米。是联接苏、皖两省南部的铁路干线。铜钱 tóng qián
(1) 圆形的方孔钱,为古时铜质辅币 英 copper cash;copper c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