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鬀的词语
髲鬀 bì tì
亦作"髲髢"。鬀发 tì fà
1.古代髡刑,剃去毛发。 2.落发出家。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七:“诸子犹有褐衣者,性好释氏,临终,遗命鬀髮著僧衣,棺中勿藏金玉,用荼毗火塟法,作卵塔而不为坟。” 明 宋濂 《日本建长禅寺古先原禅师道行碑》:“年十三,即鬀髮受具足戒。”参见“ 剃髮 ”。3.理发。 黄侃 《蕲春语》:“案吾乡谓刀刃微伤,如鬀髮见血之类,曰打壮子。”鬀头 tì tóu
1.谓汉人依金人风俗剃去前半部头发,表示归化。2.谓落发出家。 3.理发。鬀度 tì dù
佛教语。谓剃除须发出家为僧。鬀发工 tì fà gōng
制作假发的工匠。 鬀,通“ 髢 ”。披鬀 pī tì
指出家为僧尼。因出家时须按佛教戒律剃除须发、身披袈裟,故称:披鬀为僧。鬀髻 tì jì
假发髻。鬀,通"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