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主的词语
主观能动性 zhǔ guān néng dòng xìng
人的主观意识和行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人本主义 rén běn zhǔ yì
一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学说。首先由德国的费尔巴哈提出。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灵魂不能离开肉体而存在。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但它离开人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把人仅仅看作一种生物,因而不了解人的社会本质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意义。后来被唯心主义哲学家所歪曲,用以宣传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民事主体 mín shì zhǔ tǐ
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能够充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主单位 zhǔ dān wèi
物理量的主要单位,从主单位可以制定比它大或小的其他单位。例如国际单位制长度的主单位是米,以米为基础而制定出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等。主局 zhǔ jú
部门的主管官吏。主吏 zhǔ lì
秦汉郡县地方官的属吏。主君 zhǔ jūn
对一国之主的称呼。 指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 对卿大夫的称呼。 对一家之主的称呼。 对人的敬称。道家谓根本。主母 zhǔ mǔ
1.太后。 2.婢妾﹑仆役对女主人之称。主句 zhǔ jù
(1) 即句子的主体,能单独使用或出现的句子 英 main clause;principal clause (2) 指在转换生成语法中,包含有成分句的句子。与传统语法中的主要从句相吻合 英 matrix sentence主户 zhǔ hù
(1) 旧时指世代居住在本地的人家(跟“客户”相对) 英 the settled household主议 zhǔ yì
犹决策。主臣 zhǔ chén
君臣。喻主从关系。 犹言惶恐。主故 zhǔ gù
主顾。主国 zhǔ guó
1.古代诸侯国互相聘问,受聘国称为"主国"。 2.公主的封国。 3.国都。主伯 zhǔ bó
1.古代指家长和长子。语本《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毛传:"主,家长也;伯,长子也;亚,仲叔也;旅,子弟也。"主法 zhǔ fǎ
(1) 规定权利义务的法律,又称“实体法”,如民法、刑法等 英 entity law主籍 zhǔ jí
1.主掌册籍。 2.早已定居的住户。主静 zhǔ jìng
1.宋明理学家的道德修养方法。渊源于古代儒家(《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并参杂佛﹑道的寂静无为思想。"主静"一语首由周敦颐在其《太极图说》中提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他用未有天地以前的"无极"原来是"静"的,来证明人的天性本来也是"静"的,由于后天染上了"欲",故须通过"无欲"工夫,以求达到"静"的境界("无欲故静")。以后它一直是理学的主要思想。主令 zhǔ lìng
1.古代王室婚嫁时的主持者。 2.犹主使。 3.主持政令。主计 zhǔ jì
1.汉代官名。主管国家财赋。《史记.张丞相列传》:"﹝张苍﹞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司马贞索隐:"谓改计相之名,更名主计也。"后泛指主管财政的官吏。 2.主管财赋出入的工作。 3.主持筹划。主藏 zhǔ cáng
主管库藏财物。主术 zhǔ shù
指君主控制臣下的权术。主章 zhǔ zhāng
1.古代掌管木材的官吏。 2.主掌章奏的官吏。主能 zhǔ néng
自夸其才能。种族主义 zhǒng zú zhǔ yì
大民族的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表现。产生于奴隶社会,以后逐步发展。以本民族人口多,经济、文化发达而自居,否定其他民族有平等权利。对内压迫、歧视较小民族,谋取和维护民族特权;对外主张民族扩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各个民族对其他较小的民族都可能表现出大民族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