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假的词语
假模假式 jiǎ mo jiǎ shì
谓假物之外表。 犹假招子。假手旁人 jiǎ shǒu páng rén
假:利用。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摄假 shè jiǎ
1.谓摄皇帝与假皇帝。西汉平帝崩,无子,立宣帝玄孙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安汉公王莽摄位,改元居摄,先称"摄皇帝",继称"假皇帝"。通假字 tōng jiǎ zì
指字音与本字相同或相近,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凑假族 còu jiǎ zú
将小长假变成长假的群体。假座 jiǎ zuò
借用宴客场所。做假 zuò jiǎ
弄虚作假。奏假 zòu jiǎ
举奏升堂之乐。《诗.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郑玄笺:'假﹐升……汤孙大甲又奏升堂之乐弦歌之。'一说﹐假为'徦'之假借;徦﹐至也。'奏假'乃祭者致神之谓。见马瑞辰通释。鬷假 zōng jiǎ
谓祭祀时精诚上达于神。鬷,通“奏”;假,通“格”,至,致。 引申为祭祀。 后以“鬷假”指大众。后以“鬷假”指大众。擢假 zhuó jiǎ
1.犹驾御。准假 zhǔn jià
准许请假。装假 zhuāng jiǎ
(1) 装出假象,掩盖本相;赴宴时矜持客套,不多吃 例 你的饭量我还不知道吗,你就别装假了 英 feign装虚作假 zhuāng xū zuò jiǎ
1.犹言弄虚作假。真真假假 zhēn zhēn jiǎ jiǎ
有真有假﹐虚实相混。振假名 zhèn jiǎ míng
指的是注音假名。昭假 zhāo jiǎ
向神祷告,昭示其诚敬之心以达于神。《诗.大雅.云汉》:"大夫君子﹐昭假无赢。"毛传:"假﹐至也。"马瑞辰通释:"言诚能昭假于天﹐其感应之理无有赢差者。"又《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一说﹐明告。高亨注:"昭﹐明也。假﹐读为嘏﹐告也。"又一说﹐招请。见郭沫若《读了关于的解释》。假账真做 jiǎ zhàng zhēn zuò
无原始凭证而凭空填制记账凭证,或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让其余额与原始凭证不符,并将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不符的凭证混杂于众多凭证之中。鄣假 zhāng jiǎ
古代指国家控制出租山泽田园,以收取税利的制度。斩假石 zhǎn jiǎ shí
又称剁斧石。一种人造石料。将掺入石屑及石粉的水泥砂浆﹐涂抹在建筑物表面﹐在硬化后﹐用斩凿方法使成为有纹路的石面样式。造假 zào jiǎ
(1) 造成假的局面 英 lie在假 zài jiǎ
1.在假期中。 2.指告假,请假。説真方卖假药 shuō zhēn fāng mài jiǎ yào
用甜言蜜语骗人。明 无名氏《广成子》第二折:“你便説真方卖假药,我去骡马市剪柳,出桶子撞亮。”聂绀弩《韩康的药店》:“要待允时,谁不知 西门庆 是说真方卖假药的都头,若非这等,怎的店里鬼不上门?”亦省作“説真方”。元 白朴《东墙记》第四折:“他一片胡言都是空,无些效功。他真是説真方把咱做弄。”假节钺 jiǎ jié yuè
“假节钺”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武将 “假节”的话,他在战时状态就不必左请示、右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士卒。在君王所有的授权方式之中,“假节钺”的规格是极高的。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冤假错案 yuān jiǎ cuò àn
(1) 冤案、假案、错案的合称 英 cases involving unjust falsely and wrong charges逾假不归 yú jiǎ bù guī
逾假不归是汉语词汇,解释即假期已满而未归营。有时候也常常写作越假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