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军的词语
小军 xiǎo jūn
兵卒。 指戏剧演出中跑龙套的人。小军鼓 xiǎo jūn gǔ
见“小鼓 ”。小军机 xiǎo jūn jī
清代军机处章京的俗称。西北野战军 xī běi yě zhàn jūn
词语解释⒈ 见“第一野战军”。西点军校 xī diǎn jūn xiào
西点军校(West Point),即美国陆军学院(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又被称为美国陆军军官学院,是美国的第一所军事学校,位于纽约州西点(哈德逊河西岸),总面积约6千5百公顷。香军 xiāng jūn
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等利用宗教形式组织的农民起义武装。以红巾为号,时皆谓之"红军"。因其烧香拜佛﹐亦称"香军"。参阅《明史.韩林儿传》。新军 xīn jūn
春秋·晋国军队建制名。 新编的军队。 生力军。多喻指朝气蓬勃的新的群体。 指清朝末年编制训练的新式陆军。新四军军歌 xīn sì jūn jūn gē
词语解释⒈ 陈毅原词,集体改编,何士德曲。创作于1939年。歌曲表现新四军驰骋纵横、英勇杀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新四军 xīn sì jūn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原是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是华中抗日的主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同八路军及其他人民武装一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雄军 xióng jūn
1.雄兵。退军 tuì jūn
1.撤退军队。 2.指撤退的军队。太平军西征 tài píng jūn xī zhēng
词语解释⒈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派胡以晃、赖汉英等率军西征,夺取长江中游各省以巩固天京。西征军先后攻克安庆、九江、汉口、武昌等地,多次大败湘军。经过将近三年的艰苦斗争,西征军控制了湖北东部和江西、安徽大部地区,发展了革命力量。天军 tiān jūn
1.帝王的军队。 2.称太平天国的军队。 3.星名。土军 tǔ jūn
犹土兵。上军 shàng jūn
古代军队编制的称谓。古军制分上军﹑中军﹑下军,以中军为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石手军 shí shǒu jūn
善以手投石击敌的队伍。三将军 sān jiāng jūn
指三军的主帅。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sān jūn yì déyī jiāng nán qiú
词语解释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sān jun1 yì dé ,yī jiāng nán qiú ]⒈ 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谓将才难得。亦泛指人才难得。国语辞典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sān jūn yì dé yī jiàng nán qiú ]⒈ (谚语)比喻将才难得。引《三国演义·第七〇回》:「『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张郃虽然有罪,乃魏王所深爱者也,不可便诛。」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sān jūn kě duó shuàipǐ fū bù kě duó zhì
词语解释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sān jun1 kě duó shuài ,pǐ fū bú kě duó zhì ]⒈ 语出《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何晏集解:“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国语辞典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sān jūn kě duó shuài pǐ fū bù kě duó zhì ]⒈ (谚语)比喻人若坚守意念,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他的志气。引《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国魏·何晏·集解:「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sān jūn kě duó qìjiāng jūn kě duó xīn
词语解释⒈ 三军:指军队;夺:指打击;气:士气;心:决心。用兵作战首先要设法削弱敌人的士气,扰乱和动摇敌将的决心。三军暴骨 sān jūn bào gǔ
形容战败,使军士尸横战场。三军 sān jūn
(1) 军队的统称 例 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 英 the army (2) 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指陆军、空军、海军 英 the three armed services散军 sàn jūn
1.遣散军士。 2.将东西分发给士兵。生力军 shēng lì jūn
(1) 原指新投入作战的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比喻新投入的能起积极作用的人员 例 青年人在各条战线上都要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英 fresh activists舍军保帅 shè jūn bǎo shuài
词语解释⒈ 舍:舍弃;车、帅:中国象棋的两种棋子。“车”表示战车,“帅”表示军中主将。比喻为了保护主要的而舍弃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