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厉的词语
整厉 zhěng lì
整饬勉励。震厉 zhèn lì
1.雷声。雷声猛烈﹐故称。 2.形容声响猛厉。 3.威猛严厉。 4.整肃﹔整治使严肃。 5.巨大的灾祸。振厉 zhèn lì
1.凌厉;迅猛。 2.亦作"振励"。奋勉;振作。再接再厉 zài jiē zài lì
(1) 坚持不懈,毫不松劲,不断前进 例 再接再厉,夺取更大胜利 英 make persistent efforts; continue to exert oneself正言厉颜 zhèng yán lì yán
见“正言厉色 ”。正颜厉色 zhèng yán lì sè
(1) 容颜端正,态度严肃 例 有德之人,心诚辞直,正颜厉色,不作伪饰,以为心害。——明·王廷相《雅述》 英 look serious and severe厉精爲治 lì jīng wéi zhì
振奋精神,治理好国家。 《汉书·魏相传》:“ 宣帝 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羣臣,核名实,而相 总领众职,甚称上意。”《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萧憺 厉精为治,广屯田,省力役,存问兵死之家,供其乏困。”泰山若厉 tài shān ruò lì
厉:通“砺”,磨刀石。泰山剥蚀得像一块磨刀石那么小。比喻经历时间久远暴厉恣睢 bào lì zí suī
暴:残暴;恣睢:横行霸道,任意妄为。形容残暴凶狠,恣意横行缮甲厉兵 shàn jiǎ lì bīng
缮甲:修理铠甲;厉:磨砺;兵:武器。指作军事准备鋭厉 ruì lì
1.苛刻而严厉。2.尖利﹐声音高而刺耳。更多解释1.苛刻而严厉。 阿英 《小品文谈》:“这时候,因为革命青年、学者,很多的跑到 广东 ,而新闻的封锁政策,也愈加锐厉。”2.尖利,声音高而刺耳。 王西彦 《母性》:“直到汽笛重行发出锐厉的鸣叫,列车又开始它无穷的历程。”色厉在荏 sè lì zài rěn
色厉内荏 sèlì-nèirěn 外强中干,外表强硬而内心怯弱声厉内荏 shēng lì nèi rěn
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色厉内荏 sè lì nèi rěn
(1) 外强中干,外表强硬而内心怯弱 例 此刻见了他的相貌,大约是色厉内荏的一流人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英 fierce of mien but faint of heart;be weak inside though fierce in countenance;appear severe but weak inside色厉内苒 sè lì nèi rǎn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忧勤惕厉 yōu qín tì lì
形容勤于政事。同“宵旰忧劳”。凄厉 qī lì
(1) 声音凄凉尖锐 英 sad and shrill厉马秣兵 lì mǎ mò bīng
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厉:通“砺”,磨。兵:兵器。整旅厉卒 zhěng lǚ lì zú
整训军队,激励士卒。 整饬军队,训练士卒。淩厉 líng lì
1. 凌空高飞;升腾直上。晋葛洪 《抱朴子·任命》:“鮋鰕踊悦於泥泞,赤螭凌厉乎高冥。” 唐李德裕 《凤凰赋》:“畏采毛之摧落,不凌厉而奋飞。” 宋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 2. 形容气势猛烈逼人。《三国志·魏志·贾翊传》“ 太祖 不从,军遂无利” 南朝宋裴松之 注:“至于 赤壁 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 宋朱淑真 《白菊》诗:“回旋秋色漙清露,凌厉西风紫嫩霜。” 明宋濂 《诸子辩》:“﹝ 庄子 ﹞其学无所不窥,其文辞汪洋凌厉,若乘日月,骑风云,下上星辰而莫测其所之。” 清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老苏<谏论>》:“文气凌厉,词意婉和。”作风凌厉 zuò fēng líng lì
风雨来势猛凌厉 líng lì
(1) 意气昂扬,气势猛烈 例 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三国志·贾诩传》裴松之注下令飚发凌厉。——清·张廷玉《明史》 例 练习在打板球时使他的投球更加凌厉 例 攻势凌厉 英 be swift and fierce厉志贞亮 lì zhì zhēn liàng
意思是志行坚贞,品德高尚。贞厉 zhēn lì
谓守持正道,惕厉戒惧,不失常节。遮厉 zhē lì
1.亦作"遮迾"。亦作"遮迣"。亦作"遮厉"。 2.列队遮拦。 3.引申为阻挡,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