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士的词语
天士 tiān shì
通晓天文阴阳术数的人。汉武帝封方士栾大为天士将军。参阅《史记.封禅书》。通士 tōng shì
通达事理的人。推士 tuī shì
推举贤才。推贤下士 tuī xián xià shì
推:赞许。指有地位的人能降格与有贤德的人交往推贤进士 tuī xián jìn shì
推荐贤士,引进好人。三士 sān shì
1.指春秋晋之狐偃﹑赵衰﹑贾佗。 2.指古之许由﹑巢父﹑池主三隐者。 3.指春秋齐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勇而无礼,晏子认为将危害国家,准备除掉他们,请景公赐三人二桃,论功而食。三人相争不下,皆不食桃,自刭死。事见《晏子春秋.谏下二四》。山谷之士 shān gǔ zhī shì
指隐士。山林之士 shān lín zhī shì
旧时指山林中的隐士。世士 shì shì
1.当世之士;文士。 2.世俗之士。三大士 sān dà shì
佛教称西方极乐世界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为三大士。莎菲女士的日记 shā fēi nǚ shì de rì jì
是现代作家丁玲所创作的一部日记体短篇小说,1928年发表于《小说月报》第19卷第2号。三学士 sān xué shì
谓唐代翰林院、弘文馆、集贤院三院学士。士服 shì fú
封建时代士人的服饰。士夫 shì fū
1.青年男子。 2.通称男子。 3.士大夫;读书人。士夫画 shì fū huà
画家的画,文人的画。别于画院待诏﹑祗候等所作的院体画。士多 shì duō
方言。英语store的音译。商店;杂货店。士风 shì fēng
1.士大夫的风度。 2.士大夫的风气。士大夫 shì dà fū
(1) 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 例 充乎士大夫之列 例 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清·周容《芋老人传》 例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宋·苏轼《石钟山记》 英 literati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scholar-bureaucrat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
词语解释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 ]⒈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肃(鲁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后因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谓别后进步快速,当另眼相看。引证解释⒈ 后因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谓别后进步快速,当另眼相看。后因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谓别后进步快速,当另眼相看。引《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 蒙 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肃 ( 鲁肃 )拊 蒙 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復 吴 下 阿蒙。’ 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 穰侯乎 !’”国语辞典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 guā mù xiāng dài ]⒈ 进步神速,使人另眼相看。引语本《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
词语解释⒈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上士 shàng shì
(1) 军衔,军士的最高一级 英 sergeant first class (2) 指贤能之士 例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 英 a person of virtue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shì
词语解释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shì ]⒈ 见“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引证解释⒈ 见“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善人义士 shàn rén yì shì
善良之人,仁义之士。十八学士 shí bā xué shì
唐太宗开文学馆,命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收卒,刘孝孙补入)、褚亮、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十八人并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令阎立本绘像褚亮题赞。号《十八学士写真图》。参阅《旧唐书•褚亮传》。 唐玄宗·开元年间,以张说、徐坚、贺知章、赵冬曦、冯朝隐、康子元、侯行果、韦述、敬会真、赵玄默、毋煚、吕向、咸廙业、李子钊、东方颢、陆去泰、余钦、孙季良十八人为学士,命董萼绘像。参阅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二。深士 shēn shì
见识深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