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安的词语
买静求安 mǎi jìng qiú ān
谓息事宁人,以图安逸。安静自在 ān jìng zì zài
清静安闲,自由自在。静安寺 jìng ān sì
1.在上海市内。原名"沪渎重玄寺"。相传三国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始建﹐在吴淞江滨﹐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静安寺﹐嘉定九年(1216年)移今址。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静安 jìng ān
静谧安全。安居﹐安处。 安静﹐安宁。 为使安静﹐使安宁。保境安民 bǎo jìng ān mín
宋元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平话卷下》:“但当卑辞下体,保境安民,以待其变耳。”正襟安坐 zhèng jīn ān zuò
意思是严肃或拘谨的样子。晋安二徐 jìn ān èr xú
明福建晋安诗人徐燠,徐 两兄弟。穆安津 mù ān jīn
1.阿拉伯语Mu'adhdhin的音译﹐意为"宣告者"。伊斯兰教清真寺内按时召唤信徒作礼拜的专职人员。安近 ān jìn
安适和亲密。日近长安远 rì jìn cháng ān yuǎn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以“日近长安远”喻指向往帝京而不得至。近安 jìn ān
犹近好。常用于书信。安节 ān jié
谓遵守一定的节度,不作非分之想。语本《易.节》:"安节,亨。《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王弼注:"得位而顺,不改其节,而能亨者也。"平安醮 píng ān jiào
旧时为一般祈福消灾举行的“打醮”仪式,与因病或因丧事延请僧道诵经祈祷的“打醮”有别。焦灼不安 jiāo zhuó bù ān
焦躁忧虑;指心情急切。焦虑不安 jiāo lǜ bù ān
意思是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焦燥不安 jiāo zào bù ān
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焦躁不安 jiāo zào bù ān
焦急烦躁,心神不定。出自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安坚婆罗 ān jiān pó luó
乌孜别克族的抓饭,““安坚”即安集延,在乌兹别克斯坦。婆罗,即抓饭的意思。永安建制 yǒng ān jiàn zhì
永安城为州治所在,是一座繁华坚固的中型城市。建安体 jiàn ān tǐ
指汉·魏之际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所作的诗文。其中不少作品(主要是诗歌),继承《诗经》及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词情慷慨,风格刚健,受到后世的推崇。建安 jiàn ān
(1) 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公元196—219年) 英 Jian An period at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建安七子 jiàn ān qī zǐ
汉末建安(献帝年号)时期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人,同时以文学齐名,曹丕《典论•论文》云:“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后世因称为“建安七子”。又以同居邺中,也称“邺中七子”。建安骨 jiàn ān gǔ
指汉·魏之际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遒劲的风格。建安风骨 jiàn ān fēng gǔ
见“建安骨 ”。治安事件 zhì ān shì jiàn
“治安事件”是中国公安工作特有提法的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