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山的词语
山崩地塌 shān bēng dì tā
见“山崩地陷 ”。山崩钟应 shān bēng zhōng yìng
(1) 南朝宋· 刘敬叔《异苑》卷二:“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皆异之,以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后因以“山崩钟应”比喻事物相感应 英 the hill convulsed and the bell echoed山崩水竭 shān bēng shuǐ jié
见“山崩川竭 ”。山崩川竭 shān bēng chuān jié
亦作“山崩水竭”。山崩地裂 shān bēng dì liè
(1) 山倒塌,地裂开。形容声势巨大 例 忽听得一声霹雳,一如山崩地裂 英 mountains collapsing and the earth cracking up (2) 亦作“山崩地陷”地崩山摧 dì bēng shān cuī
(1) 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例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唐·李白《蜀道难》 英 hills topple and the earth shake本山 běn shān
1.佛教语。对各宗派传法的中心寺院之称。也叫本寺,下属各寺称为末寺。 2.此山。山奔海立 shān bēn hǎi lì
高山好像在飞奔,大海仿佛竖立起来。形容气势非常宏大。峄山碑 yì shān bēi
秦碑名。岘山碑 xiàn shān bēi
晋羊祜任襄阳太守,有政绩。后人以其常游岘山,故于岘山立碑纪念,称"岘山碑"。三公山碑 sān gōng shān bēi
汉光和四年祀三公山的碑刻。文字漶甚,旧拓亦仅残存三﹑四百字。隶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字,额中央题"三公之碑"四字,左右为"封龙君"﹑"灵山君"六字。背山起楼 bèi shān qǐ lóu
(1) 背着山建造楼房。比喻有损景物,使人扫兴 英 build a building against the hill山杯 shān bēi
以竹节、葫芦等制作的粗陋饮器。牛山悲 niú shān bēi
1.见"牛山叹"。桓山之悲 huán shān zhī bēi
1.谓家人离散的悲痛。鲜卑山 xiān bēi shān
古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西,本地人称为蒙格。一说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伊尔库次克北﹑通古斯卡河南。相传古鲜卑族因居此山而得名。阿尔卑斯山脉 ā ěr bēi sī shān mài
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在欧洲南部。呈一弧形,东西延伸。长约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山势雄伟,风景幽美,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欧洲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为旅游、度假、疗养胜地。北固山 běi gù shān
在江苏省镇江市区东北江滨。有南、中、北三峰,主峰北峰海拔525米,三面临长江,形势险固,故称“北固”。有“京口第一山”之称。名胜古迹多与三国故事有关,有甘露寺、多景楼、祭江亭(凌云亭)、溜马涧等。为镇江游览胜地。北山摩崖造像 běi shān mó yá zào xiàng
在重庆市大足县西北北山上。以佛湾为中心,包括观音坡、佛耳峰、营盘山,长500米。始建于晚唐,盛于两宋。共二百九十窟龛,造像近万躯。还有碑碣《古文孝经》石刻,是世界仅存的古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山移 běi shān yí
《北山移文》的省称。北山羊 běi shān yáng
哺乳动物,形状似山羊而大,雄雌都有角,雄的角大,向后弯曲,生活在高山地带。也叫羱(yuán)羊。北山文 běi shān wén
《北山移文》的省称。北山志 běi shān zhì
归隐的愿望。北山 běi shān
1.泛指北面的山。 2.山名。即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3.山名。即钟山﹐又名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山隐豹 nán shān yǐn bào
隐:隐伏。比喻隐居山林不仕的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