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白的词语
白水真人 bái shuǐ zhēn rén
汉代钱币"货泉"的别称。白粲 bái càn
1.令罪人选精米以供祭祀。 2.白米。白話 bái huà
白话báihuà (1) 指唐宋以来非常接近口语的一种书面语 例 白话小说 例 白话诗 英 pai-hua ,vernacular Chinese (2) 谎话;空话 例 空口说白话 英 empty talk (3) 〈方〉闲谈 例 扯白话 英 chat (4) 〈方〉粤语 英 Cantonese白粮 bái liáng
明 清 时在 江 南五府所征供宫廷和京师官员用的漕粮。 明 徐渭 《送某公迁南户部》诗:“積水游魚中庫板,白粮紅粟里人艭。”《明史·食货志三》:“漕糧之外, 蘇 、 松 、 常 、 嘉 、 湖 五府,輸運内府白熟粳糯米十七萬四十餘石,内折色八千餘石……令民運,謂之白糧船。自長運法行,糧皆軍運,而白糧民運如故。”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三:“歲漕五等……曰白糧。分入 京 通 倉,供内府光禄寺,以待王公百官各國貢使廪餼之用。”白水 bái shuǐ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杨伯峻注:''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谓河神鉴之﹐《晋世家》译作'河伯视之'是也。'后遂用作誓词﹐表示信守不移。 泛指清水。 白开水的简称。 水名。源出湖北省枣阳市东大阜山﹐相传汉光武帝旧宅在此。 水名。神话传说中源出昆仑山的一种河流。相传饮之可以不死。白脱油 bái tuō yóu
亦作"白脱"。白苹 bái píng
水中浮草。白马 bái mǎ
1.白色的马。 2.古代用白马为盟誓或祭祀的牺牲。 3.古代以乘白马表示有凶事。 4.见"白马氐"。 5.古津渡名。在今河南省滑县北。 6.古县名。春秋卫国曹(一作"漕")邑。故治在今河南省滑县东。 7.古驿名。唐末朱全忠杀裴枢等三十余人于此﹐并用李振言﹐沉其尸于黄河﹐驿由此著名。 8.复姓。见《通志.氏族四》。白社 bái shè
地名。在河南省洛阳市东。 地名。在湖北省荆门市南。 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特指某些社团。 白莲社的省称。 特指隋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团体。白垩 bái è
白色的土状物。是非晶质的石灰岩,亦是制造石灰及瓷器的原料。也称为“白土粉”、“白土子”、“白善”、“白墡”、“白墠”。白帝子 bái dì zǐ
1.传说汉高祖刘邦为赤帝子﹐秦统治者为白帝子。赤帝子斩杀白帝子﹐表明汉当灭秦。《史记.高祖本纪》:"有一老妪夜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后因借指被推翻的王朝。白衣 bái yī
(1) 白色衣服 例 新娘身穿白衣 英 white (2) 古∶平民;未曾获得功名的人 英 commoner without rank (3)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英 low official白色 bái sè
(1) 牛奶那样的颜色 英 white (2) 用以特指一切反动的势力 英 counter-revolutionary;reactiorary白日 bái rì
(1) 白天 英 day;daytime (2) 太阳 例 白日依山尽。——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英 sun (3) 泛指时光 例 浪费白日 英 time白衣送酒 bái yī sòng jiǔ
后泛指送酒的人。也比喻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遂心所愿。白血病 bái xuè bìng
(1) 症状为身体组织中白细胞数异常增加,而循环血液中白细胞数可有或无相应的增加,红血球减少,脾脏肿大,眩晕的病症,俗称“血癌” 英 leukemia白驹 bái jū
1.白色骏马。比喻贤人﹑隐士。语出《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2.《诗.小雅》篇名。 3.用作赠别贤士之辞。 4.比喻流逝的时间。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郄﹐忽然而已。"白鹤晾翅 bái hè liàng chì
(1) 太极拳的一个拳式,动作像站定的白鹤张开翅膀晾着 英 white crane spread the wings and get ready for flight白傅 bái fù
唐诗人白居易的代称。白晩年曾官太子少傅﹐故称。白杨 bái yáng
(1) 杨属的任一种,其特征是具有柔软而扁平的长叶柄,叶片能在微风中飘动或飞舞 英 aspen (2) 银白杨的俗称 英 white poplar白纻 bái zhù
1.白色的苧麻。 2.细致而洁白的夏布。 3.白衣。 4.白纻歌的简称。白徒 bái tú
1.未经训练的兵卒;临时征集的壮丁。 2.佛教对俗人的称呼。僧衣黑色﹐故称俗人为"白徒"。 3.指不出家的徒弟。 4.指不学无术之徒。白羽 bái yǔ
1.白色羽毛。《孟子·告子上》:“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南朝宋谢惠连《雪赋》:“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 2.借指白色的鸟。宋沉遘《次韵和鞠颜叔游山》:“紫鳞惊跃起,白羽倦飞还。” 3.古代军中主帅所执的指挥旗。又称白旄。亦泛指军旗。《吕氏春秋·不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鉞,勉而自为係。”《书·牧誓》作“白旄”。《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於天,旍旗繽纷下蟠於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唐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诗:“今兹讨鲸鯢,旌斾何繽纷。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4.指羽箭。《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弯蕃弱,满白羽,射游梟,櫟蜚遽。”郭璞注:“以白羽为箭,故言白羽也。”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三:“留我一白羽,将以分符竹。”宋王安石《阴山画虎图》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 5.借指士兵。唐卢纶《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诗:“君不见,汉家边将在边庭,白羽三千出井陘。”唐法振《河源破贼后赠袁将军》诗:“白羽三千驻,萧萧万里行。” 6.指羽扇。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诗:“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史君开府未浹旬,欲戴纶巾挥白羽。”明沉采《千金记·游说》:“鼓旗扬,白羽一挥同发矢,黄龙三转倒拖鎗,倒拖鎗。”清曹寅《途次示侄骥》诗之三:“可堪挥白羽,安事践青蒲。”7.指羽书。又名羽檄。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插鸟羽示紧急,故名。清洪昇《长生殿·侦报》:“爷爷呵,莫待传白羽始安排!”徐朔方校注:“白羽,羽檄,古代徵调军队的文书。” 8.古邑名。在今河南省西峡县。《春秋·昭公十八年》:“冬,许迁于白羽。”杨伯峻注:“白羽在今河南西峡县西关外。”白云 bái yún
1.白色的云。 2.黄帝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 3.指《白云谣》。 4.喻思亲。 5.喻归隐。 6.特指陈抟。 7.指白云亭。参见"白云亭"。白虎星 bái hǔ xīng
星相家所说的一种凶神﹐逢之则多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