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藩的词语
藩扞 fān hàn
1.亦作"藩扞"。 2.守御,保卫。 3.指卫国之臣。藩条 fān tiáo
汉代州刺史以六条考察州郡官吏,后因以指刺史之职。藩卫 fān wèi
1.屏障。 2.捍卫。 3.指诸侯。藩戚 fān qī
称天子亲戚中封为侯王或出任一方重臣的人。藩阃 fān kǔn
1.犹藩垣。指藩镇等藩卫国土的封疆大吏。 2.明清时布政司之别称。藩伯 fān bó
1.古代诸侯中的领袖。 2.明清时指布政使。藩岳 fān yuè
1.亦作"藩岳"。 2.指诸侯或总领一方的地方长官。 3.指边防重镇。藩车 fān chē
有帷遮蔽的车子。藩捍 fān hàn
1.亦作"藩扞"。 2.守御,保卫。 3.指卫国之臣。藩饰 fān shì
装饰;文饰。藩维 fān wéi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后以'藩维'指藩国。边防要地。藩侯 fān hòu
藩王。藩房 fān fáng
犹藩邸。藩决 fān jué
《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藩,藩篱;羸,缠绕;壮,借为"戕",损伤;輹,车箱下面钩住车轴的部件。意谓羊以角触篱,人宜以绳系其角。如羝角已破藩篱,不亟系羊角,势必入内危及车輹。后人以"藩决"喻边防告警。藩衍 fān yǎn
繁育滋生。藩杝 fān yí
犹藩篱。比喻约束。藩宣 fān xuān
1.比喻卫国重臣。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马瑞辰通释:"'宣',当为'垣'之叚借……'四国于蕃,四方于宣'犹《板》之诗:'价人维藩,大师维垣'也。" 2.用以指藩国﹑藩镇。藩落 fān luò
篱落,篱笆。 比喻边防。 犹藩邦。藩,通'番'。藩王 fān wáng
藩国之王。藩篱草 fān lí cǎo
木槿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木槿》。藩溷 fān hùn
篱笆和厕所。藩服 fān fú
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远的称"藩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镇服)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贾公彦疏:"言藩者,以其最在外为藩篱,故以藩为称。"章炳麟《封建考》:"八纮者镇服,八极者藩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后用以指藩国或藩臣。藩垣 fān yuán
1.藩篱和垣墙。泛指屏障。语本《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毛传:"藩,屏也,垣,墙也。" 2.比喻卫国的重臣。 3.比喻藩国﹑藩镇。藩镇割据 fān zhèn gē jù
唐中叶在边 境和重要地方设置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事大权。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势力逐渐扩大。有的节度使在其辖区内,扩充军队,委派官吏,征收赋税,不服从唐朝政令,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历史上称这种局面为 藩镇割据。唐后期中央与藩镇不断战争,藩镇间也连年攻战,割据局面延续到五代十国,人民惨遭战乱 灾难,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藩属 fān shǔ
封建王朝的属地或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