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閲的词语
閲历 yuè lì
1.经历。 《旧唐书·吐蕃传下》:“﹝ 吐蕃 军﹞十五万众,围我 盐州 数重……閲歷三旬,赋以飞梯、鹅车、木驴等四面齐攻,城欲陷者数四。”2.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元方回 《次韵刘元煇喜予还家携酒见访》之一:“苦辛厌奔驰,忧患饱閲歷。” 清薛福成 《登泰山记》:“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閲歷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冯雪峰 《蛙和蚯蚓和大地》:“他们经过了平原,许多河流,乡村和城市,看见过各种不同的地形和建筑,听见过各种不同的言语和最好的音乐,阅历得更多。”閲武 yuè wǔ
讲习武事。《晋书·虞溥传》:“ 溥 从父之官,专心坟籍。时疆埸閲武,人争视之, 溥 未尝寓目。”《宋史·礼志二四》:“閲武,仍前代制。 太祖 、 太宗 征伐四方,亲讲武事,故不尽用定仪,亦不常其处。凿讲武池 朱明门 外以习水战。復筑讲武臺城西 杨村 ,秋九月大閲,与从臣登臺观焉。” 元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某乃 冀王袁绍 是也,动而能文,长而閲武,自为官以来,累立战功。”《明史·太祖纪三》:“二月壬午,閲武。”閲军 yuè jūn
阅兵。清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文昌阁鹳》:“偶中丞閲军,将士皆集辕门,此军方负墙立,鸛忽飞翔其上。” 沙汀 《闯关》七:“ 山杉 正在 保定 阅军。”閲具 yuè jù
谓考察、检阅其事,看其是否准备充足。《书·多方》“克閲于乃邑谋介”孔 传:“汝能使我閲具于汝邑,而以汝所谋为大。” 孔颖达 疏:“閲为简閲其事,观其具足以否,故言閲具於汝邑。”《宋史·天文志二》:“郎将一星,在郎位北,主閲具,以为武备也。”閲实 yuè shí
审查核实。《书·吕刑》:“閲实其罪。” 孔颖达 疏:“閲实其罪,检閲核实其所犯之罪,使与罚名相当。”《新唐书·韦伦传》:“ 玄宗 晚节盛营宫室,吏介以为欺, 伦 閲实工员,省费倍。” 宋周密 《齐东野语·俞侍郎执法》:“ 澂 白其长曰:‘朝廷有宪部而郡国无宪臺,可乎?’力争之,因命閲实。”巡閲使 xún yuè shǐ
1.官名。北洋军阀政府对拥有两省以上的军阀给予巡阅使官衔。石三友《金陵野史·朱状元巷与英威街》:“原来北洋军阀 苏 浙 皖 巡阅使、江苏 督军 李纯,被当时北洋政府封为英威将军。” 2.泛指位高权重之官。巴人《莽秀才造反记》尾声:“他已经封做了神,玉皇大帝 封他的,他是五路巡阅使了。”讨閲 tǎo yuè
讨究检核。《隋书·王劭传》:“时 祖孝徵 、 魏收 、 阳休之 等尝论古事,有所遗忘,讨閲不能得,因呼劭 问之。” 唐韦表微 《翰林学士院新楼记》:“积其典坟,藏於扃钥,因讨閲之际,资登眺之娱。” 宋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僕性喜讨论,考合同异,每闻一事隐而未见,或可见而事不同,如瓦砾之在怀,必欲讨閲归於一説而后已。”搜閲 sōu yuè
1. 搜寻查看。《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入为司空掾属主簿” 裴松之 注引 三国魏鱼豢 《魏略》:“ 太祖 北拒 袁绍 ,时远近无不私遗牋记,通意於 绍 者……及 绍 破走, 太祖 使人搜閲 绍 记室,惟不见 通 书疏,阴知 儼 必为之计,乃曰:‘此必 赵伯然也。’”《红楼梦》第七四回:“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閲;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 2. 搜集查阅。 清刘大櫆 《<范氏家乘>序》:“ 文正 守 钱塘 ,过 姑苏 ,与族婣高会,悯旧牒沦亡,搜閲家集,续为宗谱。”蒐閲 sōu yuè
1. 检阅。 《新唐书·王沛传》:“是时新建府,俗獷驁, 沛 明示法制,蒐閲以时,军政大治。”《东周列国志》第五一回:“四时蒐閲,各有常典,三军严肃,百姓无扰。” 2. 搜罗考核。 宋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此时西方当有警,公宜预讲边备,蒐閲人材,不然无以应卒。”涉閲 shè yuè
1. 谓经历。宋苏轼 《真一酒歌》:“涉閲四气更六阳,森然不受螟与蝗。” 2. 涉猎,阅读。 唐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序》:“余顷因涉閲传记,用诸家文集,每有所得,輒疏记之。”評閲 píng yuè
评阅,指阅览并评定(试卷或作品)。批閲 pī yuè
批阅pīyuè (1) 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 例 批阅文件 英 read over貌閲 mào yuè
验看人的面貌,以核实户籍册上登记的人数和年龄。 这是 隋唐 时为防止民间漏报户口、隐瞒年龄以逃避赋役所采取的措施。《北史·裴蕴传》:“时犹承 文帝 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赋。 藴 歷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閲。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隋 主命州县大索貌閲。” 胡三省 注:“貌閲者,閲其貌以验老小之实。”閲覽 yuè lǎn
观看;观赏 。同"阅读"。閲览 yuè lǎn
看。唐元稹 《进西北边图经状》:“右,臣今月二日进《京西京北图》一面,山川险易,细大无遗。犹虑幅尺高低,閲览有烦於睿鉴。”《宋史·卢多逊传》:“ 太祖 好读书,每取书史馆, 多逊 预戒吏令白己,知所取书,必通夕閲览,及 太祖 问书中事, 多逊 应答无滞。” 柯岩 《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她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与兴趣爱好,广泛地阅览文学作品。”堀閲 kū yuè
谓冲土而出。《诗·曹风·蜉蝣》:“蜉蝣掘閲,麻衣如雪。” 郑玄 笺:“掘地解閲,谓其始生时也。”《说文·土部》:“堀,突也。《诗》曰:‘蜉蝣堀閲。’” 段玉裁 注:“ 唐 以后本,尽改为‘掘’字。”捡閲 jiǎn yuè
亦作'捡校'。查看﹐查视。拣閲 jiǎn yuè
1. 挑选兵士,裁汰老病。 《宋史·兵志八》:“昔 太祖 亦尝患此,遂尽行拣閲,当时人情深以为惧,其后果成精兵。” 明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其所募之兵,皆要本地人,凭里长开报,必须海防府官与把总指挥公同拣閲。令其夏秋务农,冬春讲武。” 2. 检出阅看。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昨天我才拣阅过她们的画像, 王昭君 的相貌不是这样的。”閲稼 yuè jià
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阀閲 fá yuè
1.功绩和经历。汉王充 《论衡·程材》:“儒生无阀閲,所能不能任剧,故陋於选举,佚於朝庭。”《晋书·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閲,碌碌然以取世资。” 宋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以奔趋官簿为阀閲,以勾校朱墨为详陈。” 王闿运 《武提督碑》:“缘 江 转战,曾不半载,收 安庆 、 庐江 、 无为 、 巢 、 和 、 含山 ,上功皆最,积阀閲,记名总兵,褒号‘振勇’。”伐閲 fá yuè
1.功绩和资历。《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閲。”《汉书·车千秋传》:“ 千秋 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閲功劳。” 颜师古 注:“伐,积功也。閲,经歷也。”《陈书·傅縡传》:“朝臣以 华 素无伐閲,竞排詆之。”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且自古之名家,考伐閲,程爵位。”2.指记功簿册。《汉书·朱博传》:“檄到,齎伐閲诣府。”訂閲 dìng yuè
订阅,一种预定方式,指报纸读者预交一段时间的报纸订阅费,由专门负责投送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段把读者所订的报纸按期投递到读者指定的地点。订閲 dìng yuè
指报纸、期刊预先付款,定时送阅。冰心 《我的童年》:“而且学校图书室订阅的,都是《民呼报》之类。”《解放日报》1983.10.2:“仍订阅各种报纸,关心时局动向。”雠閲 chóu yuè
亦作“讐阅”。 校阅。 明文徵明 《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卢君墓表》:“又尝奉命典试 江 右,讐閲明审,取舍惟公。” 清姚鼐 《翰林院庶吉士侍君权厝铭》:“是时君已得疾,而讐閲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