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阿的词语
阿衡 ā héng
1.商代官名。师保之官。2.引申为任国家辅弼之任﹐宰相之职。 3.伊斯兰教中,阿衡即阿訇的亦称。阿拉伯河 ā lā bó hé
西亚重要河流。由幼发拉底河同底格里斯河汇合而成,在伊拉克注入波斯湾。长193千米,河口宽约800米,水深8~15米。上半段在伊拉克境内,下半段为伊拉克和伊朗两国界河。沿河多沼泽,并有大油田。阿梨诃咃 ā lí hē tuō
草名。荜茇的别称。气热味辛香﹐可入药用。子可作调味品。阿梨诃陀 ā lí hē tuó
草名。荜茇的别称。气热味辛香﹐可入药用。子可作调味品。阿好 ā hǎo
迎合别人的爱好。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阿其所好 ē qí suǒ hào
(1) 迎合别人的喜爱 例 吾何能阿其所好为?——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英 pander to sb.’s whims阿罗汉 ā luó hàn
(1) 佛教用语∶梵语的音译,即得道者、圣者的意思。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果;也是对断绝了一切嗜好情欲、解脱了烦恼、受人崇拜敬仰的圣人的一种称呼。又叫“罗汉” 例 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宋·沈括《梦溪笔谈》 英 Arhat阿那含 ā nà hán
梵语的音译。意译为不还。佛教声闻乘 小乘 的四果之三﹐为断尽欲界烦恼﹑不再还到欲界来受生的圣者名。阿拉伯海 ā lā bó hǎi
印度洋西北部的边缘海。面积386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734米,最深处5203米。自古为海上东西交通要道。阿顿哈 ā dùn hā
伯利兹马雅文明中的一座废墟。坐落在伯利兹地带,大约在伯利兹城北方30英里及加勒比海西岸6英里处。阿顿哈在马雅文中是指“现代”的意思。阿姆哈拉人 ā mǔ hā lā rén
又译“安哈拉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约1700万人(1985年)。讲安哈拉语,通用英语。多信基督教。男女行割礼。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发达。阿罗汉果 ā luó hàn guǒ
佛教语。小乘谓断一切嗜欲和烦恼并出三界生死者﹐称为得到阿罗汉果。阿克苏姆王国 ā kè sū mǔ wáng guó
埃塞俄比亚古国。公元1世纪前后建立。首都在阿克苏姆城。4世纪国王埃扎纳在位时国势强盛,灭亡麦罗埃王国和阿拉伯半岛西南部一些小国,控制红海航运和贸易。信奉基督教,改革文字。7世纪后转衰,11世纪灭亡。阿尊事贵 ā zūn shì guì
阿:曲从,迎合;尊、贵:地位官爵高的权贵。指迎合与侍奉权贵阿贵 ā guì
阿谀逢迎官位高的人。 偏袒显贵者。阿空加瓜山 ā kōng jiā guā shān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第二高峰。海拔6960米。主要由火山岩构成。峰顶较为平缓。山麓多温泉,为疗养和旅游胜地。阿姑 ā gū
丈夫的母亲。 方言。对妓女的面称。阿姑阿翁 ā gū ā wēng
阿:名词的前缀。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婆婆。阿姑婆 ā gū pó
姑母。阿土古 ā tǔ gǔ
古女真语。善于采捕的人。阿拉沟乡 ā lā gōu xiāng
阿拉沟乡,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地处和静县东北部,天山中段腹地,小尤都斯盆地,东与巴仑台镇接壤,南与哈尔莫敦镇相连,西与巩乃斯镇、巴音布鲁克镇交界,距和静县城千米,区域总面积 平方千米。阿猫阿狗 ā māo ā gǒu
〈方〉泛指某些人或随便什么人(含轻蔑意)。阿狗阿猫 ā gǒu ā māo
喻平庸之辈。含轻蔑或诙谐意。阿意苟合 ē yì gǒu hé
阿:迎合,曲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阿谀苟合 ē yú gǒu hé
奉承讨好,曲意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