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陀的词语
尸陀林 shī tuó lín
1.亦作"尸陁林"。 2.梵语?ītavana的译音。弃尸之处;僧人墓地。沙陀 shā tuó
1.我国古代部族名。西突厥别部,即沙陀突厥。唐贞观间居金莎山(今尼赤金山)之南,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之东。其境内有大碛(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以为名。五代李克用﹑石敬瑭﹑刘知远均为沙陀人。 2.借指北方胡人﹑胡兵。行脚头陀僧 xíng jiǎo tóu tuó sēng
即行脚僧。僧陀 sēng tuó
1.指佛经。臊陀 sào tuó
1.亦作"臊陁"。 2.梵语鹦鹉的音译。呿陀 qū tuó
1.梵字音译。《华严经》四十二字母中,有"呿"﹑"陀"二字。 2.树名。阿普陀 ā pǔ tuó
婆罗门圣典『梨俱吠陀』中,与因陀螺对抗的邪蛇。南普陀寺 nán pǔ tuó sì
在福建厦门市五老山下。始建于唐代,初名普照寺,清康熙年间,靖海将军施琅重建,改名南普陀,自是成为闽南佛教胜地。普陀山 pǔ tuó shān
1. 平方千米。主峰佛顶山,海拔 2. 米。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以供奉观音为主。有普济寺、慧济寺、法雨寺、千步沙、潮音洞等名胜古迹。风景秀丽,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普陀 pǔ tuó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梵语补陀落迦(Potalaka)的省音译。在今浙江省·普陀县,属舟山群岛。古称梅岑山,传说汉方士梅福在此炼丹。坡陀 pō tuó
(1) 同“陂陀” 例 计惟有天造草味,人功未施,其借征人境者,不过几处荒坟,散见坡陀起伏间。——[英]赤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英 with ups and downs;step婆陀 pó tuó
1.亦作"婆陁"。 2.倾斜不平。金盘陀 jīn pán tuó
金属制成的马鞍。盘陀石 pán tuó shí
不平的石头。盘陀 pán tuó
(1) 回旋曲折的样子 例 盘陀的山路 英 uneven stones (2) 形容石头突兀不平。也作“盘陁” 英 tortuous盘陀路 pán tuó lù
(1) 曲折回旋的道路 英 tortuous course磐陀石 pán tuó shí
不平的石头。西瞿陀尼 xī qú tuó ní
1.即西牛货洲。佛经所说四大部洲之一。参见"西牛货洲"。陀罗尼 tuó luó ní
总持、能持、能遮。指能令善法不散失,令恶法不起的作用。陀罗尼形 tuó luó ní xíng
指如来万德轮圆具足之总持身陀罗尼幢 tuó luó ní zhuàng
1.佛教的经幢﹐将佛经咒文写在长筒圆形的绸伞上﹐或写在旛盖上。刻佛经咒文于石柱上的叫石幢。唐李白有《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诗。王琦题注﹕"梵语陀罗尼者﹐华言总持﹐谓总统摄持﹐无有遗失﹐即咒之别名也……幢者﹐释家旛盖之类﹐此则以石为幢形而刻咒字于其上即谓之幢也。"陀罗尼门 tuó luó ní mén
佛教语。总持的关键。陀罗尼衾 tuó luó ní qīn
1.织成或印有陀罗经的白绫被子。作为殓具。清制﹐由皇帝赐与死亡的王大臣殓葬用。母陀 mǔ tuó
1.佛教语。意为印契。指以手结成的各种印形。母陀罗 mǔ tuó luó
1.佛教语。意为印契。指以手结成的各种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