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鸣的词语
鸣高 míng gāo
自鸣清高。鸣凤朝阳 míng fèng zhāo yáng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鸣鹤之应 míng hè zhī yìng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暗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鸣雁 míng yàn
1.《诗.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毛传:"雍雍,雁声和也。纳采用雁,旭日始出,谓大昕之时。"郑玄笺:"雁者,随阳而处,似妇人从夫,故昏礼用焉。"后用"鸣雁"指嫁娶之事。 2.鸣啼的大雁。 3.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杞县北。鸣野食苹 míng yě shí píng
后以“鸣野食苹”比喻诚心待人,同其甘苦。鸣奏 míng zòu
鸣唱。鸣筝 míng zhēng
筝。弹拨乐器。弹筝。鸣于乔木 míng yú qiáo mù
比喻仕进达于高位。鸣玉溪 míng yù xī
1.亦作"鸣玉溪"。 2.水名。蜀中名胜之一。故址在今四川省忠县西。溪流水声溅溅如鸣佩玉,故称。唐白居易有《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因题三绝句》﹐题中云:"忠州西北十里﹐有鸣玉溪﹐生者秾茂尤异。"鸣雁直木 míng yàn zhí mù
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鸣风树 míng fēng shù
1.汉上林苑中异树名。鸣放 míng fàng
(1) 开枪(炮)发出声音 英 fire (2)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取后两字而成,指许多人公开发表不同意见 英 arising of views鸣鸟 míng niǎo
指凤凰。 鸣啼的鸟。鸣石 míng shí
撞击后能传声甚远的石头。可作砧石﹑磬石。使山石发出鸣声。鸣佩 míng pèi
亦作'鸣佩'。佩玉。比喻出仕。鸣不平 míng bù píng
(1) 对不公平的事情表示愤慨、抗议 例 公开为腐朽没落阶级鸣不平的人还有,但罕见 英 grumble;complain of unfairness;cry out against an injustice鸣弦 míng xián
1.亦作"鸣弦"。 2.《论语.阳货》:"子在武城,闻弦歌之声。"原谓子游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后以"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 3.拨动琴弦,使之作响。 4.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5.指弓弦。鸣舷 míng xián
1.犹叩舷。古人叩船舷以为歌咏的节拍。鸣驺 míng zōu
古代随从显贵出行并传呼喝道的骑卒。有时借指显贵。鸣鸢 míng yuān
1.在旌旗上画张口状的鸱,遇风揭举,用以警众。《礼记.曲礼上》:"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孔颖达疏﹕"鸢﹐今时鸱也。鸱鸣则风生﹐风生则尘埃起;前有尘埃起﹐则画鸱于旌首而载之﹐众见咸知以为备也。"《后汉书.马融传》﹕"六骕騻之玄龙﹐建雄虹之旌夏﹐揭鸣鸢之修橦。"李贤注﹕"鸢﹐鸱也﹐音缘。鸣则风动﹐故画之于旌旗以候埃尘也。"后因借指狂风大作。 2.鹞鹰。鸣豫 míng yù
1.谓逸豫过分。鸣枹 míng bāo
1.击鼓;鸣鼓。鸣金收军 míng jīn shōu jūn
鸣金:敲锣,古代作战时收兵的信号。指敲起锣来,让士兵撤回军营,停止战斗。后用来比喻停止做某件事情,暂时告一段落。鸣琴而治 míng qín ér zhì
称颂地方官政绩良好。鸣指 míng zhǐ
弹响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