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婆的词语
耆婆耆婆 qí pó qí pó
梵语Jivajivaka的音译﹐又译命命鸟﹑共命鸟。一身两头﹐人面禽形,自鸣其名。见于佛典。老婆舌头 lǎo pó shé tou
谓人长于花言巧语,搬弄是非。老婆当军 lǎo pó dāng jūn
歇后语。谓充数,没有用处。老婆子 lǎo pó zi
(1) 老年妇女 英 old woman (2) 令人讨厌的老太婆 英 beldam老婆心 lǎo pó xīn
佛教语。谓禅师反复叮咛,急切诲人之心。老婆禅 lǎo pó chán
佛教语。谓禅师苦口婆心,多方设教,反复叮咛如老婆婆。呵婆婆 hē pó pó
佛教语。地狱名。公家婆姨 gōng jiā pó yí
方言。称女工作人员。风婆婆 fēng pó pó
古代神话中的风神。婆罗浮屠 pó luó fú tú
婆罗浮屠位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大约建于公元750年至850年间,由当时统治爪哇岛的夏连特拉王朝统治者兴建。婆裟世界 pó shā shì jiè
'娑婆,梵语音译。意译''堪忍'',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堪于忍受诸苦恼而不肯出离,为三恶五趣杂会之所,如今谓之现实世界。'婆媳棋局 pó xí qí jú
用以、思路,这里指下棋的方法、攻守的路子。婆娑摇曳 pó suō yáo yè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摇曳:指轻轻地摆荡。盘旋舞动,轻轻地荡漾。婆罗粥 pó luó zhōu
一种药名,主治肾脏风冷,腰脚疼痛。婆罗门教 pó luó mén jiào
印度古代宗教之一。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因以崇拜婆罗贺摩(梵天)而得名。以《吠陀》为最古经典。信奉多神。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以及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公元前6-前5世纪一度衰微。公元8-9世纪经改革后成为“印度教”。婆罗树 pó luó shù
又称菩提树,在《梵书》中称为“觉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佛)的。婆罗门僧 pó luó mén sēng
佛教术语,指印度婆罗门种姓之修行僧,或原信仰婆罗门教之外道,转而依佛陀出家入佛道者。婆娑世界 pó suō shì jiè
娑婆世界,(佛教名词,常被人误认为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不会在意。婆媳塘 pó xí táng
清浑照人心。婆罗花 pó luó huā
传说中的仙界极品之花,因其花“青白无俗艳”被尊为佛家花,其花花形浑圆,犹如满月,远远看去,白色的花朵像是卷了千堆,有瑞祥之气缭绕。婆然 pó rán
1.舞貌。婆陀 pó tuó
1.亦作"婆陁"。 2.倾斜不平。婆官 pó guān
1.指传说中的风神孟婆。婆罗门呪 pó luó mén zhòu
古代 印度 宗教咒语。北魏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凝圆寺》:“﹝ 盘陀王 ﹞向 乌场国 学婆罗门呪,四年之中,尽得其术。”《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左金吾将军 杜元谈 诵婆罗门呪。” 胡三省 注:“今所谓天竺 神咒也。”婆老 pó lǎo
老婆子和老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