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斯的词语
贺拉斯兄弟之誓 hè lā sī xiōng dì zhī shì
《贺拉斯兄弟之誓》是1787年由法国大卫所画的一幅油画。底比斯 dǐ bǐ sī
词语解释⒈ 古代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的首都。在尼罗河中游两岸。其守护神阿蒙神成为埃及主神。经历代法老营建,城市规模宏大,东岸有巨大的阿蒙神庙等建筑群,西岸有安葬法老和王后、王妃的王陵之谷和王妃之谷。公元前7世纪被亚述人破坏。为埃及名胜。弓箭手赫拉克勒斯 gōng jiàn shǒu hè lā kè lè sī
词语解释⒈ 雕塑。法国布尔德尔作于1909年。赫拉克勒斯系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作品以激烈的动感和独特的构图,赋予赫拉克勒斯以现实中的人的精神。他粗壮的双手拉着弯弓,两腿叉开,全身肌肉隆起,显示出一种超人的力量。歌于斯,哭于斯 gē yú sīkū yú sī
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福斯特 fú sī tè
词语解释⒈ 斯蒂芬·柯林斯·福斯特(stephencollinsfoster,1826-1864)。美国作曲家。早年当过仓库管理员。作有通俗流畅、具有民歌特色的歌曲约二百首,并自撰歌词,以《故乡的亲人》、《哦!苏珊娜》、《我的肯塔基老家》、《老黑奴》等流传最广。⒉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edwardmorganforster,1879-1970)。英国小说家。剑桥大学毕业。曾任报刊编辑。两次游历印度。1921年受聘为印度德瓦斯大君的秘书。代表作为长篇小说《霍华德庄园》和《印度之行》。符拉迪沃斯托克 fú lā dí wò sī tuō kè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英语:Vladivostok),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阿穆尔半岛最南端。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fú ěr mó sī tàn àn quán jí
词语解释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fú ěr mó sī tàn àn quán jí ]⒈ 英国柯南道尔所作侦探小说的总称。其中《血字的研究》,通过助手华生的回忆,叙述福尔摩斯如何侦破一起奇异的凶杀案件;《四签名》描写围绕阿格兰宝物而展开的一场勾心斗角的争斗所引起的惨案。著名的还有《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空屋》、《恐怖谷》等。恩斯特 ēn sī tè
词语解释⒈ (maxernst,1891-1976)德国画家、雕塑家。超现实主义画派代表人物。1924年与法国作家布雷东等人一起签署超现实主义宣言,并合办《超现实主义的革命》杂志。创作受凡·高、戈雅和马蒂斯影响,题材奇异荒诞,追求梦幻般的意境。作品有《都市全景》、《雨后的欧洲》等。曾发明拓印画法。顿巴斯 dùn bā sī
词语解释⒈ “顿涅茨煤田”的简称。世界著名大煤田。煤田东西长620千米,南北宽70顿巴斯170千米,面积约6万平方千米。1200米深度内的可采储量732亿吨。煤种全,煤层厚度小、埋藏深。年产煤2亿多吨。比利牛斯山脉 bǐ lì niú sī shān mài
词语解释⒈ 在欧洲西南部。东西延伸435千米,南北宽80比利牛斯山脉140千米。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最高峰阿内托峰高3404米。有现代冰川发育。森林和矿藏丰富。多温泉。博斯普鲁斯海峡 bó sī pǔ lǔ sī hǎi xiá
见“黑海海峡”(1260页)。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bèi fù de pǔ luó mǐ xiū sī
词语解释⒈ 古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约作于公元前466年。天神普罗米修斯因盗取天上火种送给人类,触怒主神宙斯,被钉在高加索悬崖上。他不为所屈,最后在暴风雨中随悬崖坠入深渊。波斯细密画 bō sī xì mì huà
词语解释⒈ 流行于中世纪波斯的手抄本插图。始于《古兰经》的边饰图案。多以人物为主要对象,内容涉及历史、爱情、狩猎、战争等。构图丰满,色彩艳丽,强调装饰性。14-16世纪为全盛期。波斯托伊纳溶洞 bō sī tuō yī nà róng dòng
世界最长、最大溶洞之一。在斯洛文尼亚西南部喀斯特高原上。洞长24千米,深入地下达200米。洞内套洞,有隧道相连,形成曲折幽深的山洞长廊。洞内多石钟乳和石笋,千姿百态,并有可容千人的大厅。洞内建有小铁路和电动游览车。为世界旅游胜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bō sī ní yà hé hēi sāi gē wéi nà
词语解释⒈ 东南欧国家。在巴尔干半岛上。有小段海岸临亚得里亚海。面积5.11万平方千米。人口436.45万(1991年)。首都萨拉热窝。地形多山。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采矿业和农业较重要。布宜诺斯艾利斯 bù yí nuò sī ài lì sī
(1) 阿根廷共和国首都,政治、文化、工商中心和主要港口,人口290万(1990),连郊区1138万(1990) 英 Buenos Aires布列斯特和约 bù liè sī tè hé yuē
词语解释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苏维埃俄国与德国及其盟国缔结的和约。1918年3月在布列斯特(今属白俄罗斯)签订。依约,苏俄失去大片土地,并缴付巨额赔款。但苏俄因此而退出了战争,赢得了巩固新生政权的时机。11月德国战败,苏俄宣布废除这一条约。布加勒斯特大学 bù jiā lè sī tè dà xué
布加勒斯特大学( 英语:University of Bucharest,罗马尼亚语 : Universitatea din București),简称UB,是在罗马尼亚的的一所公立大学,国际公立大学论坛成员。阿拉伯的劳伦斯 ā lā bó de láo lún sī
美国故事片。霍里逊影片公司、哥伦比亚影片公司1962年联合摄制。罗·博尔特编剧,大卫·里恩导演,彼·奥图尔、亚·吉尼斯主演。1916年,在开罗的英国驻军劳伦斯中尉,奉命协调阿拉伯部落之间的倾轧不和,并指挥阿拉伯人袭击土耳其驻军,被阿拉伯人尊为英雄。后因到大马士革调解失败,被调回英国。奥斯维辛集中营 ào sī wéi xīn jí zhōng yíng
1940年6月法西斯德国在波兰克拉科夫以西的奥斯维辛建立的集中营。设有大毒气室和焚尸炉,一次可关押二十五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有四百多万人在此遭杀害。1945年1月数千名幸存者被苏军解救。战后在原址建立陈列馆。奥斯特洛夫斯基 ào sī tè luò fū sī jī
①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18231886)。俄国剧作家。大学肄业后在法院任书记官。创作剧本近五十部,对封建农奴制社会予以暴露和谴责。主要有《肥缺》、《大雷雨》、《没有陪嫁的女人》、《无辜的罪人》等。②尼古拉·阿列克赛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1904-1936)。苏联作家。1919年参加红军,次年在前线负重伤。1924年起担任乌克兰边境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7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在病榻上完成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里茨战役 ào sī tè lǐ cí zhàn yì
1805年12月法国拿破仑军队与俄国、奥地利联军在奥斯特里茨(在今斯洛伐克境内)进行的决战。结果法军获得大胜,奥地利被迫求和,第三次反法联盟瓦解。摩斯 mó sī
词语解释⒈ 英文mousse的音译。喷雾化妆品。能使头发光亮柔润和固定发型。在气体容器内除喷射剂液化气体外,再加入能在液化气内稳定配伍的润发、固发原料,如油、酯、醇、酮等。李斯 lǐ sī
词语解释⒈ 秦代政治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跟随荀子求学。后为秦王嬴政的谋士,曾建议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秦统一六国后担任丞相,主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并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建议秦始皇焚《诗》、《书》,禁私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帝。后被赵高谋杀。国语辞典李斯[ lǐ sī ]⒈ 人名。(?~西元前208)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后受秦始皇重用,入秦为相。主张废封建,定郡县,行禁书令,统一文字,变籀文为小篆。并曾与赵高、胡毋敬等,整理当时通行的秦文,写成《仓颉篇》七章。后为赵高所害,腰斩于咸阳市。英语Li Si (c. 280-208 BC), Legalist philosopher, calligrapher and Prime minister of Qin kingdom and Qin dynasty from 246 to 208 BC德语Li Si (Eig, Pers, 280 - 208 v.Chr.)法语Li Si爱斯基摩 ài sī jī mó
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自称因纽特人。分布北美洲、格林兰、阿拉斯加东北部等北极沿海地区。身材短小,黄色皮肤,面圆无须,颧骨突出,唇厚,性和平。操爱斯基摩语,信仰万物有灵和萨满教,部分信仰基督新教和天主教。穿兽皮,居兽皮幕中,冬则凿雪窟为居。多养狗以驾驶雪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