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避的词语
避影 bì yǐng
1.避开身影。 2.避匿形影。避眚 bì shěng
旧时的一种风俗。于死者回煞之期,死者家属举家外出以避。避姙 bì rèn
避孕。避闪 bì shǎn
谓迅速侧转身子向旁边躲避。避暑山庄 bì shǔ shān zhuāng
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在河北省承德市区北部。建于1703-1790年。为清代帝王避暑行宫。占地560余万平方米。分宫区和苑区两部分。宫区分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等建筑;苑区又分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组。七十二景散布其中,楼台亭阁一百余处,是中国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风景优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避所 bì suǒ
指躲避藏身的地方。避缩 bì suō
躲避退缩。避衰 bì shuāi
犹避灾。避言 bì yán
1.谓避世人议论。 2.谓他人以恶相加或口出不逊则走避之。避妍 bì yán
谓避让美色。谓妍丽不及对方,避免与之比赛。避殃 bì yāng
避灾。避贤 bì xián
犹让贤。避贤路 bì xián lù
避位让贤。语出《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避头 bì tóu
逃避,躲避。避乡 bì xiāng
谓市民为逃难而避居乡下。避凶趋吉 bì xiōng qū jí
谓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避妖圈 bì yāo quān
小说故事。唐僧师徒取经,孙悟空欲去化斋,恐妖怪乘机而来,即取金箍棒就地划了一圈,请唐僧坐在中间,对唐僧道:"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甚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事见《西游记》第五十回。后人称此圈为"避妖圈"。避税 bì shuì
逃税。避暑饮 bì shǔ yǐn
《初学记》卷三引三国魏曹丕《典论》:"大驾都许,使光禄大夫刘松北镇袁绍军,与绍子弟日共宴饮,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于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饮。"后以"避暑饮"指酣饮。避慎 bì shèn
应避忌和当心的。避舍 bì shè
犹退避。避色 bì sè
1.谓避开女色。 2.谓君礼貌衰减,有厌己之状,即去之。语出《论语.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避株鸟 bì zhū niǎo
吐绶鸟的别名。避株 bì zhū
亦作"避株鸟"。避马 bì mǎ
1.见"避骢马"。 2.谓下马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