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律的词语
小律诗 xiǎo lǜ shī
绝句的别称。析律舞文 xī lǜ wǔ wén
谓故意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五言律诗 wǔ yán lǜ shī
诗体之一。形成于唐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转韵。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尉律学 wèi lǜ xué
有关尉律的学问。四律五论 sì lǜ wǔ lùn
佛教重要经典。四律:一﹑《十诵律》,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译;二﹑《四分律》,六十卷,后秦佛陀耶舍译;三﹑《僧祇律》,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四﹑《五部律》,三十卷,南朝宋佛陀什等译。五论:一﹑《毘尼母论》,八卷,本名,《毘尼母经》,失译;二﹑《摩得勒伽论》,十卷,南朝宋伽跋摩译;三﹑《善见论》,十八卷,南朝齐伽跋陀罗译;四﹑《萨婆多论》,九卷,失译;五﹑《明了论》,一卷,南朝陈真谛译。事务所律师 shì wù suǒ lǜ shī
(1) 这种律师的业务大半是在办公室里进行的工作,而不需要在法庭上审理或审讯的诉讼案件 英 office lawyer如律令 rú lǜ lìng
谓按法令执行。汉朝诏书或檄文结尾多用此语。后来道教符箓仿效官文书,末尾多用"如律令"或"急急如律令"。七言律诗 qī yán lǜ shī
诗体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对仗及用韵,都有一定格律。南山律宗 nán shān lǜ zōng
即律宗。我国佛教五大宗派之一。崒律律 zú lǜ lǜ
1.亦作"崒嵂嵂"。 2.形容高峻陡峭。 3.象声词。卒律律 zú lǜ lǜ
形容急骤猛烈的样子。出出律律 chū chū lǜ lǜ
象声词。赤律律 chì lǜ lǜ
1.象声词。不律头 bù lǜ tóu
指不驯顺、不守法的人。论律 lùn lǜ
1.讨论乐律。乞留曲律 qǐ liú qǔ lǜ
1.亦作"乞留曲吕"。弯弯曲曲的样子。 2.抑郁不乐的样子。 3.象声词。出留出律 chū liú chū lǜ
象声词。快速走步声。六律 liù lǜ
(1) 律,定音器(竹管)。共有十二个,各有固定的音高和名称:1.黄钟(C),2.大吕( # C),3.太簇(D),4.夹钟( # D),5.姑洗(E),6.中吕(F),7.蕤宾( # F),8.林钟(D),9.夷则( # G),10.南吕(A),11.无射( # A),12.应钟(B),合称十二律。区分开来,奇数(阳)称六律,偶数(阴)称六吕,合称律吕。古书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就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而言的 英 six bamboo pitch pipes among the twelve砰磷郁律 pēng lín yù lǜ
深峻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径入靁室之砰磷郁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颜师古注:"砰磷郁律,深峻貌。"一说为雷声。王先谦补注:"雷声也。师古训为深峻貌,非也。"乞量曲律 qǐ liàng qǔ lǜ
1.亦作"乞留曲吕"。弯弯曲曲的样子。 2.抑郁不乐的样子。 3.象声词。链条定律 liàn tiáo dìng lǜ
链条定律指一根链条与它最弱的环节有着相同的强度;链条越长,就越薄弱。礼律 lǐ lǜ
谓礼法与刑律。律例 lǜ lì
(1) 法律和判例。补充成文法律的犹太口传法律或成文和口传法律的总称或任何特别法律,或法律古抄本说明的总体 英 code and case law;Halakah律例馆 lǜ lì guǎn
清代官署名。顺治二年始设;乾隆七年隶刑部。掌修法令,刊定条式颁行。每经五年汇辑编排,称小修;满十年,重新补充删减,定为宪典,颁行全国,称大修。此外,兼掌稽核各司案件。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一》。律厤 lǜ lì
乐律和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