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民的词语
劳动人民 láo dòng rén mín
是指一切体力劳动者(如工人、农民、牧民、手工业者等)以及和体力劳动者相近的、不剥削人而又受人剥削的脑力劳动者。民族独立 mín zú dú lì
民族独立,在一定阶级的领导下,受压迫和剥削的民族通过革命运动的形式,彻底推翻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秩序,获得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独立主权;或人民群众反抗侵略和剥削,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取得民族的独立。水民 shuǐ mín
特指那些经常在论坛灌水的人。民用品 mín yòng pǐn
民间使用的物品。相对于军用品而言。人民英雄 rén mín yīng xióng
英雄层出不穷。水上居民 shuǐ shàng jū mín
以船为家,或将房舍建筑于江河湖泊上的人家。中国国民党 zhōng guó guó mín dǎng
简称“农工党”。中国的民主党派之一。年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年改名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年改现名。主要由医药卫生界和文教界的知识分子组成。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参政党之一。毛民国 máo mín guó
虚构国家。官三民四 guān sān mín sì
都差不多。数字难民 shù zì nàn mín
网络用语中指不会使用高科技手段(利用网络数字信息,狭义指用手机)的人。数字难民大多是老年人。藏富于民 cáng fù yú mín
见“藏富于民 ”。安善良民 ān shàn liáng mín
安善良民,安和良均为使动用法,使善良的人安定下来,使百姓生活良好,安定和谐。以德化民 yǐ dé huà mín
德是恩惠的意思,以德化民的解释应是;以恩惠来感化百姓,让百姓服从,相对的是用武力和镇压便百姓服从。一般多用于旧时帝王或官员对平民的统治手段。民政局 mín zhèng jú
民政局,是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履行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重要职能,主管救灾救济、双拥优抚安置、民间组织管理、基层政权建设、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区划地名等工作。民心向背 mín xīn xiàng bèi
犹人心向背。务农息民 wù nóng xī mín
努力发展家业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以民为本 yǐ mín wéi běn
“以民为本”的思想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民”就是老百姓的意思,与“君”相对。“以民为本”,用孟子的话说,就是“民为重,君为轻”。在唐朝以前,只有“以民为本”,没有“以人为本”。唐太宗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为避皇帝的讳,“世”改称“代”,“民”改称“人”。于是,“以民为本”就成了“以人为本”。但在唐朝,意思并没有变。,“以民为本”针对的是君主,“以人为本”比较的是人和物。民安国治 mín ān guó zhì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爱民 ài mín
爱护人民。农民日报 nóng mín rì bào
《农民日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张面向全国农村发行的报纸,农民日报是一份中央级、综合性大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名。30多年来,《农民日报》作为党和政府指导全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始终如一地发挥政治优势,坚持党性原则,把政策宣传作为报纸的灵魂,在农村改革开放事业中,发挥了有力的政策指导作用。 20多年来,她始终如一地坚持替农民说话,帮农民致富,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县乡领导及农民群众中享有盛名。农民日报社是农业部直属司局级事业单位,是中央级综合性媒体机构。万民书 wàn mín shū
多指老百姓向上级反映民意。五民 wǔ mín
指褊急之民、狠刚之民、怠惰之民、费资之民、巧谀恶心之民。 指《诗》《书》谈说之士、处士、勇土、技艺之士、商贾之士。 指士、农、工、商贾、兵。 指士、农、商、工、贾。亦泛指五方之民。忧民忧国 yōu mín yōu guó
唐·贯休《蜀王登福感寺塔三首》其二:“似圣悲增道不穷,忧民忧国契尧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 zhōng guó rén mín jiě fàng jūn zhèng zhì gōng zuò
中国共产党为保证实现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绝对领导而在军内开展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其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全军指战员,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人民军队的革命性质和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贯彻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国家的宪法、法律,保证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军队素质、战斗力的提高,完成军队所确定的各项任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zhōng guó rén mín kàng rì zhàn zhēng jì niàn guǎn
在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城内街101号。1987年7月6日“七七事变”爆发50周年前夕落成。占地26万平方米。由邓小平题写馆名。由序厅、展厅、半景画馆三部分组成。陈列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这一历史时期的抗战文物及图片资料。以声光结合立体画面再现了日军在卢沟桥的侵华罪行和中国军民奋起抗战的壮烈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