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罗的词语
珠翠罗绮 zhū cuì luó qǐ
形容华丽的服饰或盛装的妇女。绮罗 qǐ luó
1.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 2.指穿着绮罗的人。多为贵妇、美女之代称。3.形容诗风华丽柔靡。 4.指华美的帷帐。 5.指繁华的生活。绮罗人 qǐ luó rén
1.指富贵中人。绮罗筵 qǐ luó yán
1.即绮筵。华美丰盛的筵席。罗骑 luó qí
1.巡行的骑卫。啓罗格兰 qǐ luó gé lán
即公斤。鲁迅 《集外集·说鈤》:“制铀残滓五千吨,所得鈤盐不及一启罗格兰。”乞力马扎罗山 qǐ lì mǎ zhā luó shān
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及东非大裂谷以南约160公里,奈洛比以南约225公里,赤道与南纬3°之间,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分水岭,非洲最高的山脉,也是同时是火山和雪山。普罗大众 pǔ luó dà zhòng
普通民众。普罗文学 pǔ luó wén xué
无产阶级文学。普罗 pǔ luó
即氆氇,一种绒毛织品,可作床毯、衣服等。 见“普罗列塔利亚特 ”。银颇罗 yín pō luó
银叵罗。银制酒器﹐杯盏之属。颇罗 pō luó
口敞底浅的饮酒器。亦泛指酒杯。箥罗 bǒ luó
用柳条或竹篾编成的盛器。索罗坡 suǒ luó pō
安庆市的一种方言,它的意思是人的膝盖的意思。优昙婆罗 yōu tán pó luó
优昙婆罗(又称优昙婆罗花),是拘那含佛悟道时身后那一棵遮阳避雨的树种。田婆罗 tián pó luó
水果名。婆罗浮屠 pó luó fú tú
婆罗浮屠位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大约建于公元750年至850年间,由当时统治爪哇岛的夏连特拉王朝统治者兴建。婆罗粥 pó luó zhōu
一种药名,主治肾脏风冷,腰脚疼痛。婆罗门教 pó luó mén jiào
印度古代宗教之一。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因以崇拜婆罗贺摩(梵天)而得名。以《吠陀》为最古经典。信奉多神。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以及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公元前6-前5世纪一度衰微。公元8-9世纪经改革后成为“印度教”。婆罗树 pó luó shù
又称菩提树,在《梵书》中称为“觉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佛)的。婆罗门僧 pó luó mén sēng
佛教术语,指印度婆罗门种姓之修行僧,或原信仰婆罗门教之外道,转而依佛陀出家入佛道者。婆罗花 pó luó huā
传说中的仙界极品之花,因其花“青白无俗艳”被尊为佛家花,其花花形浑圆,犹如满月,远远看去,白色的花朵像是卷了千堆,有瑞祥之气缭绕。婆罗门呪 pó luó mén zhòu
古代 印度 宗教咒语。北魏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凝圆寺》:“﹝ 盘陀王 ﹞向 乌场国 学婆罗门呪,四年之中,尽得其术。”《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左金吾将军 杜元谈 诵婆罗门呪。” 胡三省 注:“今所谓天竺 神咒也。”婆罗洲 pó luó zhōu
亚洲东南部岛屿。面积736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三大岛。南部约三分之二地区为印度尼西亚领土,称为“加里曼丹岛”,意思是“大河之岛”。北部为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和沙巴两州及文莱达鲁萨兰国。婆罗门咒 pó luó mén zhòu
1.古代印度宗教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