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讬的词语
诬讬诡挂 wū tuō guǐ guà
谓将自己的田地伪报在别人名下,以逃避田赋、徭役。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盗户》:“既而奸民以此要上,数十年鬻去之产,皆诬託诡挂,以讼售主。”顾讬 gù tuō
亦作“顾托 ”。犹嘱托。雇讬 gù tuō
委托别人办事,并付给报酬。讬躬 tuō gōng
犹寄身。告讬 gào tuō
告诉,嘱托。讬物寓感 tuō wù yù gǎn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讬物感怀 tuō wù gǎn huái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干讬 gàn tuō
请托,走门路。讬福 tuō fú
客套话。 谓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瞎骗奇闻》第七回:“早有伙计在柜檯里招呼道:‘大爷,你老人家好呵。’ 赵泽长 连忙道:‘託福,託福,诸位都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承记掛,多谢!我託福还好。”讬咐 tuō fù
嘱咐,嘱托。讬付 tuō fù
委托别人照料或办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託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宋李元纲 《厚德录》卷二:“京师人有以金银繒帛实二篋,託付於其相知,数年而死,彼人归诣其子。”付讬 fù tuō
亦作“付托 ”。谓将人或事委托给别人。 三国蜀诸葛亮 《前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託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晋干宝 《搜神记》卷七:“ 太康 九年, 幽州 塞北有死牛头语。时帝多疾病,深以后事为念,而付托不以至公,思瞀乱之应也。”《三国演义》第四四回:“ 伯符 遗言,外事付托将军。今正欲仗将军保全国家,为 泰山 之靠,奈何亦从懦夫之议耶?” 清李渔 《慎鸾交·论心》:“若照奴家看来,只要他是个文人,肯把真心许我,就可以付託终身了,何必求全责备!”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八:“该村成立于一九二八年……专备在园休养的父母把子女付托该村看护。”附讬 fù tuō
1.依附寄托。《韩非子·诡使》:“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託有威之门以避傜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北齐书·冯子琮传》:“ 和士开 居要日久, 子琮 旧所附託,卑辞曲躬,事事諮禀。” 宋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吴中 一士人,曾为转运司别试解头,以此自负,好附託显位。”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那时候,由于豪门大族垄断了察举制度,许多人为了寻找做官的途径,多愿附托有权势的名门望族。”2.假借,凭借。 宋洪迈 《夷坚志补·鬼国母》:“今夕除灵,故设水陆做道场追荐,何得在此?莫是别有强魂附託邪!” 明唐顺之 《赠蔡年兄道卿序》:“百家众艺,莫不皆有可喜可慕,而皆可以附託圣贤之道。” 清恽敬 《读<孟子>一》:“虽然,圣贤之学有所自则可矣,若一一比之,不为后世附託而无实者开一径歟?”奉讬 fèng tuō
亦作“奉托 ”。犹拜托。讬讽 tuō fěng
亦作“託风 ”。 寄托讽喻。讽讬 fěng tuō
讽喻寄托。《新唐书·刘禹锡传》:“禹锡 久落魄,鬱鬱不自聊,其吐辞多讽託幽远,作《问大钧》、《謫九年》等赋数篇。”讬坟 tuō fén
安葬。讬肺附 tuō fèi fù
谓为帝室近亲。讬肺腑 tuō fèi fǔ
帝室近亲。讬铎 tuō duó
鲜卑语。 非神非人之谓。《晋书·乞伏国仁载记》:“﹝ 紇干 ﹞年十岁,驍勇善骑射,弯弓五百斤。四部服其雄武,推为统主,号之曰 乞伏可汗 託鐸莫何。託鐸者,言非神非人之称也。”讬宠 tuō chǒng
受宠,承恩。讬承 tuō chéng
凭借、承袭。陈讬 chén tuō
陈请,请托。讬产 tuō chǎn
谓依托以生。讬财 tuō cái
谓以钱财之事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