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马的词语
马封 mǎ fēng
旧时交由驿站寄递的紧要文书的封套。马骨 mǎ gǔ
战国 时,燕昭王 欲求贤才,郭隗 以买千里马为喻,说古代有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比喻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必闻风而至。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马骨”喻贤才俊士。明 张煌言《感遇》诗:“落拓何曾夸马骨,淹留岂为恋猪肝。”清 朱之瑜《与源纲条书》之一:“是则千里逸足,期年三至,而僕为五百金之马骨矣。”马公 mǎ gōng
公马。 神名。马工 mǎ gōng
方言。指一匹马劳役一天。马格里布 mǎ gé lǐ bù
词语解释⒈ 北非西部诸国的总称。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有时也包括利比亚西部一些地区。阿拉伯语意为“西方”。公元682年,阿拉伯人向北非西部前进,到达摩洛哥海岸时,被大西洋所阻不能再前进,以为是最西的土地,故名。马干 mǎ gàn
饲马的干食料。马服子 mǎ fú zǐ
指战国赵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赵奢封为马服君,故其子有此称。马服 mǎ fú
1.战国赵地,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赵封其名将赵奢于此,赐号为马服君。后以"马服"指赵奢。 2.指其子赵括。马伏 mǎ fú
犹马爬。马当 mǎ dāng
山名。在江西省彭泽县东北,北临长江。山形似马,故名。相传唐王勃乘舟遇神风,自此一夜达南昌。马大头 mǎ dà tóu
一种大蜻蜓。马达加斯加暖流 mǎ dá jiā sī jiā nuǎn liú
马达加斯加暖流是南印度洋西部的暖流。马拉开波湖 mǎ lā kāi bō hú
词语解释⒈ 委内瑞拉西北端湖泊。面积33万平方千米,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盛产石油,有“石油湖”之称,开采量占全国75%。湖内可通大型海轮和油轮,湖口架有长8千米的拉斐尔乌达内塔大桥,沟通东西两岸石油城镇。马拉地人 mǎ lā dì rén
词语解释⒈ 也称“马拉塔人”、“马哈拉施特拉人”。印度的民族之一。约5700万人(1985年)。多信印度教。主要从事农业。马口铁 mǎ kǒu tiě
(1) 镀锡的薄铁片 英 tinplate;galvanized iron sheet;tinned iron sheet;white sheet马虎眼 mǎ hǔ yǎn
蒙混骗人的手段。马胡子 mǎ hú zǐ
方言。响马,土匪。马黑 mǎ hēi
生于马肾中之物。马赫迪起义 mǎ hè dí qǐ yì
词语解释⒈ 苏丹人民反抗英国侵略的武装起义。1881年,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进行“圣战”,赶走外国侵略者。1885年1月,起义军攻克首府喀土穆,杀死英国总督戈登,9月基本解放苏丹全境。苏丹获得独立。英国不甘失败,1896年派军入侵,至1899年苏丹再次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马关条约 mǎ guān tiáo yuē
词语解释⒈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春清政府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主要内容为:清政府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马官 mǎ guān
1.掌牧马政令的官吏。泛指牧畜管马的人。 2.旧时官员所骑之马。马口 mǎ kǒu
1.马的嘴。 2.骨相用语。指人的嘴像马的嘴,是帝王圣贤的特征之一。 3.方言。指尿道口。马嘉理案 mǎ jiā lǐ àn
词语解释⒈ 又称“云南事件”或“滇案”。1875年2月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擅自带领一支英军由缅甸闯入云南,开枪打死中国居民。当地人民奋起抵抗,打死马嘉理,把侵略军赶出云南。英国借此事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烟台条约》。马鸡 mǎ jī
1.亦作"马鸡"。 2.一种形体大的鸡。主要产于我国西北地区。马回子 mǎ huí zǐ
旧指回族人。回族马姓居多,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