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马的词语
斋马 zhāi mǎ
《旧唐书.良吏传.冯元淑》:"﹝元淑﹞歷浚仪﹑始平二县令,皆单骑赴职,未尝以妻子之官。所乘马,午后则不与蒭,云令其作斋。身及奴仆﹐每日一食而已。"佛教以过午不食为斋。元淑之马午后即不与刍,故被称为斋马。后用以比喻廉吏的乘马。马札 mǎ zhá
1.即蚂蚱。蝗虫。 2.即马扎。马札尔人 mǎ zhá ěr rén
也称“匈牙利人”。匈牙利的主体民族。马札子 mǎ zhá zǐ
方言。窝棚。马闸子 mǎ zhá zǐ
即马扎。诈马 zhà mǎ
1.见"诈马筵"。 2.清代帝王巡幸木兰秋狝塞宴时﹐按蒙古旧俗表演的一种马戏。马贼 mǎ zéi
偷马贼。 指骑马抢劫的盗匪。玉泽马 yù zé mǎ
瑞马名。喻贤臣。泽马 zé mǎ
1.古人以为表示祥瑞的神马。语本《孝经援神契》:"王者德至山陵,则景云见,泽出神马。"竈马 zào mǎ
1.木刻印刷在纸上的灶神像。 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於灶上。”《日下旧闻考·风俗》引《月令广义》:“ 燕 俗,图灶神鋟於木,以纸印之,曰灶马,士民竞鬻,以腊月二十四日焚之,为送灶上天。”2.灶神的坐骑。《新民晚报》1990.1.19:“ 上海 风俗从廿三夜开始为灶王备马做轿。灶马是用红纸糊成的。”3.昆虫名。又称灶鸡、灶鳖鸡。 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脚长,好穴於灶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灶马》:“灶马处处有之,穴灶而居。”马枣 mǎ zǎo
方言。大枣。灶马 zào mǎ
1、动物名。一种昆虫。2、绘印的灶神像。马尾藻 mǎ wěi zǎo
褐藻的一属。藻体分固着器﹑茎﹑叶和气囊四部分。茎略呈三棱形,叶子多为披针形。生近海中,可做饲料,又可用来制褐藻胶和绿肥。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海藻》。马舞之灾 mǎ wǔ zhī zāi
马舞之灾,拼音:mǎ wǔ zhī zāi,汉语成语。比喻火灾。閲马 yuè mǎ
检查军马的牧养事务。 《北齐书·薛孤延传》:“ 高祖 尝閲马於北牧,道逢暴雨,大雷震地。”跃马 yuè mǎ
(1) 策马驰骋腾跃 例 跃马疾走。——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例 跃马大呼。——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英 to give the horse his head;to let a horse gallop阅马 yuè mǎ
1.检查军马的牧养事务。马愿如羊 mǎ yuàn rú yáng
是指为官吏从政清廉之典。辕马 yuán mǎ
(1) 在四匹马或更多马拉的马车中最靠近前轮的马 英 shaft-horse羊马垣 yáng mǎ yuán
1.见"羊马城"。马援铜柱 mǎ yuán tóng zhù
东汉时,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姐妹起兵反汉,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定了交趾,并在其地立铜柱,作为汉朝最南方的边界。马援柱 mǎ yuán zhù
东汉马援征服交趾,立铜柱以为汉南边疆界的标志。见《后汉书.马援传》'峤南悉平'李贤注引晋顾微《广州记》。后因以'马援柱'﹑'马柱'为典实。意马心猿 yì mǎ xīn yuán
(1) 见“心猿意马” 英 in a capricious and jumpy wood;be fanciful and fickle心猿意马 xīn yuán yì mǎ
(1) 原为佛教用语。以猿腾马奔比喻凡心无常、无定而又多变。后用以比喻心思不专,变化不定 例 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又双》 英 restless and whimsical;be fanciful and fickle;in a capricious and jumpy wood猿马意 yuán mǎ yì
犹心猿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