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的古诗

陶家旧宅寄山坳,七百年前此结茆。
太尉双碑遗字晦,先生五井暗泉交。
野僧拂石为床坐,童子穿冰作磬敲。
岩下清音谁解听,古声长在老松梢。
祖师平昔拨云开,一榻灵秋一石台。
青玉成围千嶂合,黑龙分势五溪来。
禅心不动澄潭月,俗耳常惊静夜雷。
却笑兴公游未到,祇将佳句赋天台。
过得重湖日已斜,相依渔艇宿蒹葭。
故园水面一千里,明月渡头三四家。
客路漂流身似梗,世途纷冗事如麻。
却欣归去逢寒食,醉倒春风烂漫花。
姑射山中冰雪肤,造花凭仗箸头酥。
生成自有神仙术,点化亦同天地炉。
全用阴功催气候,不从凡土起根株。
顿教寒处萌春物,邹律回阳得似无。
节制当方面,恩威号令明。
黠羌知效顺,叛俗乞归耕。
一夕流星陨,中年逝水倾。
祠堂严岁享,耆旧致精诚。
千载富春渚,先生家独存。
元英播寰宇,丹桂付儿孙。
文正重高节,子陵同享尊。
泊舟明月夜,重为吊吟魂。
新春书一考,旧学惜三馀。
弗厌诗情淡,从教世味疏。
清时闲将帅,长日玩图书。
爱我锦溪月,约来相伴居。
紫霄峰下陆先生,飞出红尘鹤羽轻。
高第不知朝玉阙,旧山重喜见霓旌。
斗坛石凝云三尺,丹井泉寒月一泓。
昨夜全家宿琳馆,尚疑鸡犬有遗声。
楼上高吟思入微,白云随步拂人衣。
几行塞雁断不断,千里客帆归未归。
仓廪稻粱知国富,弟兄疆境乐家肥。
望中孰谓长安远,路去江南只数圻。
燕集蓬山雨过凉,湖光何独负知章。
万家桃李春风国,两郡旌旄昼锦乡。
和乐岂烦鸣管磬,醺酣非止为杯觞。
遥应大庾岭头去,南北枝间梅子黄。
五岭碧崔嵬,云深隔世埃。
寺从梁氏建,僧自梵天来。
锡井三泉迸,松门十里开。
如今渡江者,见说不浮杯。
连年去乡国,从我赴南官。
一日学不废,双亲心自宽。
朝廷尚公正,场屋进孤寒。
去去勿陨穫,青云翔羽翰。
故丰门近子真家,楼上高吟冰齿牙。
帆似马来思杜牧,剑为龙去忆张华。
沟还故道穿城角,沙涨平川压水涯。
江外西山衔落日,几重苍翠衬馀霞。
晋祚衰微鼎欲迁,梦惊营垒日回旋。
强臣驾驭无长策,追骑留连有宝鞭。
险捋虎须曾幸免,怒形蜂目亦徒然。
谁能杖箠平凶乱,千古荒城锁暮烟。
东郭乞求闻晓鸡,篮舆乘兴过泾溪。
冰开波面白玉碎,雪压竹梢青凤低。
仙去空留鍊丹井,境清疑有辟尘犀。
子真太白曾孙在,飞棹何妨到水西。
平西义战几百载,江左空遗子隐台。
乡俗尚传三害去,地基曾见六朝来。
人随逝水年年远,山似屏风面面开。
谁与宜兴寻旧宅,至今藏在白云堆。
经纶才术致唐虞,暂出东南总转输。
德教久为诸郡法,国家何止十年储。
清风继世留淮甸,和气先春入汴渠。
不日召归调鼎鼐,一封天上紫泥书。
来陪杖屦蹑孤峰,故老旁观叹二翁。
海上波平千里白,江东兵壮万旗红。
云开云合山头月,潮落潮生渡口风。
须约蒙庄老仙客,凭栏直下看龙宫。
待次归来偃月城,邻公笑我拙谋生。
藏书有穴期传世,负郭无田不问耕。
朝市风波谁弄险,江湖鱼鸟自忘情。
吴门建第君何晚,水阁山斋到便成。
县弩曾陪竹马迎,清风千里畏神明。
三朝史荣推循吏,九寺官班重正卿。
道气养成髭转黑,民情照尽法从轻。
异时归去黄金阙,留得甘棠岁岁荣。
天下人心爱至公,天心还与世人同。
自生羽翼三清去,不独丹砂九转功。
汉代变名游越国,道家遗像并萧公。
石坛正是飞升处,老鹤一声松桧风。
玉京高谢黄金榜,石室来乘白鹿车。
山后暗通天宝洞,眼前便是地仙家。
时闻清夜雪中犬,回视红尘井底蛙。
五百年前人未死,芭蕉源上锁烟霞。
微风摇琅玕,萧瑟岭一道。
万帚扫晴空,纤尘不可到。
幽人无适莫,乘兴登高阁。
夜月锁云林,春花绣岩壑。
潮来音普闻,潮平音亦歇。
孰若此山堂,潮音未尝绝。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