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乡的词语

  • 51、乡义:指乡兵。
  • 52、乡都:宋元时代县下分乡,乡下分都,并称"乡都"。亦用以泛指农村地区。
  • 53、乡丁: 乡丁xiāngdīng (1) 旧指为乡政府做杂役、守卫的人 英 township-government servant
  • 54、乡道:乡,通,'向'。谓趋向道义。
  • 55、乡村女教师:《乡村女教师》是由苏联儿童电影制片厂于1947年出品一部剧情片,由中央电影局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0年7月译制。
  • 56、乡达:指同乡显达的官吏。
  • 57、乡村歌曲:乡村歌曲;xiānɡ cūn ɡē qǔ 美国的一种流行歌曲。
  • 58、乡从:谓归向顺从。
  • 59、乡城:指乡村和城镇。
  • 60、乡场:科举时代的乡试考场。
  • 61、乡兵:古代地方武装。始于西魏﹑北周,由大都督或仪同统领,居于本乡。其后历代有之。
  • 62、乡化:趋从教化。乡,通"向"。
  • 63、乡户: 1.泛指乡村住户。 2.宋代特指有恒产的平民,主要是地主,多充官府职役。
  • 64、乡合:谓使六乡中州党族闾与卒伍相联合,以便互助,联防联保。
  • 65、乡豪: 1.指乡里的豪富或横行乡里的人。 2.官名。
  • 66、乡贵:当地有地位的人物。
  • 67、乡官: 乡官xiāngguān (1) 治理一乡事务的下级官吏,汉代以三老、有秩、啬夫、游微等为乡官,汉代将乡官之治处亦称为乡官,《汉书·黄霸传》颜师古注:“乡官者,乡所治处也” 英 countryside official
  • 68、乡关: 乡关xiāngguān (1)故乡 英 birthplace;hometown;one's native land (place)
  • 69、乡故: 1.故乡。 2.家乡故实。
  • 70、乡公:爵号名。
  • 71、乡歌:村歌;民歌。
  • 72、乡服:指朝服。
  • 73、乡夫:乡村民夫。
  • 74、乡风:乡里的风俗;地方风俗。
  • 75、乡方:谓归向仁义之道。乡,通"向"。
  • 拼音xiāng
  • 注音ㄒㄧㄤ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XTE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习乡尚齿。——《礼记·王制》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3)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4)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各乡逆夷(5)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6)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7)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8) 地方;处所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9)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10)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如:梦乡;醉乡(11)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12) 用作动词,读xiàng。通“向”。面对着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13)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