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侯的词语

  • 151、淮阴侯庙:淮阴侯庙 注释 1. 皇祐五年过淮阴时所作。2. “岂能料”两句:非凡的人一旦腾飞,藏在泥中的蚯蚓岂能预料得到。“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比喻韩信是非常之人,能屈能伸。
  • 152、蒲缥侯氏: 蒲缥塘子沟的侯氏家族,是南迁而来的平遥后裔。
  • 153、卤侯国: 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去世,儿子张胜立。
  • 154、龙侯山: 传说中的山名。
  • 155、诸侯长: 1.诸侯中的领袖。
  • 156、诸侯王:汉代皇子被封为王者。
  • 157、张侯论: 《论语》第一次的改订本。共二十篇。
  • 158、隐侯体:即永明体。
  • 159、邺侯架: 1.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邺侯,即李泌。后因以"邺侯架"比喻藏书处。
  • 160、邺侯书: 1.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邺侯﹞李泌父承休,聚书二万余卷,戒子孙不许出门,有求读者,别院供馔。邺侯家多书,有自来矣。"后以"邺侯书"为藏书甚多的典实。
  • 161、阳侯之变: 1.指水灾。
  • 162、夏侯妓衣:帘的异称。
  • 163、五侯蜡烛: 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后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 164、五侯鲭: 指汉代娄护合王氏五侯家珍膳而烹饪的杂烩。五侯,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时同日封侯,号五侯。鲭,肉和鱼的杂烩。
  • 165、五侯九伯: 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和九州之长。泛指天下诸侯。
  • 166、五侯七贵: 泛指达官显贵。
  • 167、武侯吟:指《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相传为诸葛亮作,以抒发未能实现其抱负的悲愤心情。
  • 168、王侯孙:泛指贵族子弟。
  • 169、王侯腊: 旧时阴历十二月初八日,民间有煮果粥祀神、聚食及馈送亲邻的风俗,称“王侯腊”。
  • 170、王侯将相:王、侯、将、相:古代社会的高级官职。泛指位尊权大的高官。
  • 171、随侯之珠:传说中随侯所得的宝珠。
  • 172、三侯之章: 指汉高祖所作的《大风歌》。
  • 173、婆侯伎: 1.见"婆猴伎"。
  • 174、魔侯罗:即魔合罗。
  • 175、摩侯罗: 梵语muhūrtu的音译。极短暂的时间,相当于一昼夜的三十分之一,意译为须臾。 亦作“摩?罗”、“摩侯罗”、“摩诃罗”。
  • 拼音hóu,hòu
  • 注音ㄏㄡˊ,ㄏㄡ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NTD
  • 五行

基本释义

hóu名词(1) (象形。从人,从厂(hàn),象张布,矢在其下。甲骨文字形,象射侯张布著矢之形。本义:箭靶)(2) 同本义。以兽皮或画上兽形的为之矦,春饷所射矦也。——《说文》终日射侯。——《诗·齐风·猗嗟》射有张布谓之矦。——《小尔雅·广器》方十尺曰矦,四尺曰鹄,二尺曰正,四寸曰质。张矦。——《左传·成公二年》(3) 又如:侯弓(古代较射时用以射侯之弓。侯,箭靶);侯道(箭靶与射者间的距离)(4) 诸侯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礼记·王制》诸侯则共熊侯豹侯。——《周礼·司裘》。注:“诸侯谓三公及子弟封于畿内者。”(5) 又如:侯氏(指诸侯个人);侯王(泛指诸侯);侯门(诸侯之门)(6) 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赵主之子 孙侯者。——《战国策·赵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7) 又如:侯王(泛指诸侯);侯印(侯爵之印信);侯伯(侯爵与伯爵)(8) 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 。如:侯门(富贵人家);侯家(犹侯门,泛指显贵人家)(9) 侯服。古代王城外围,按距离远近划分的区域之一五百里侯服。——《书·禹贡》(10) 又如:侯甸(侯服与甸服);侯卫(自侯服至卫服之地);侯畿(九畿之一。王畿之外,方五百里的区域为侯畿)(11) 姓。如:侯赢(战国魏人。家贫,为守门小吏,信陵君奉为上宾,侯言有恩必当厚报。后秦围赵,侯献计于信陵君,退秦兵)动词(1) 封侯俾侯于鲁。——《诗·鲁颂·閟宫》(2) 又如:侯封(封侯);侯者(封侯之人)代词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为什么 。如:侯不(何不)形容词(1) 美洵直且侯。——《诗·郑风·羔裘》(2) 又如:侯鲭(精美的荤菜)(3) 另见hòuhòu(1) ——“闽侯”(Mǐnhòu):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一个县,东邻福州市(2) 另见hóu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