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借的词语

  • 151、借便: 1.犹得便,得到方便的机会。 2.官吏因地方急需而就便支借官库钱物。
  • 152、借春对: 律诗通常第三、四句对偶,而第一、二句则散偶不拘。如果第一、二句对偶,而第三、四句反为散句,则首联即谓之“借春对”。如唐·李白《送友人》诗前四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即其例。参见“偷春体 ”。
  • 153、借赁:租借。
  • 154、借迳:谓依靠他人传递情况或意见。
  • 155、借交: 亦作“借客报仇”。亦作“借身报仇”。 亦作:借客报仇借身报仇
  • 156、借坡下驴:凭借有利的地势下驴。比喻利用有利条件行事。
  • 157、借力: 1.借用其力。
  • 158、借寇:《后汉书.寇恂传》载恂曾为颍川太守,颇着政绩,后离任。建武七年光武帝南征隗嚣,恂从行至颍川,百姓遮道谓光武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 159、借兑: 1.借支。
  • 160、借定:谓臆测加以断定。
  • 161、借账: 借账jièzhàng (1)借债 英 borrow money;contract(raise) a loan
  • 162、借债: 借债jièzhài (1) 借钱 英 borrow money;contract(raise) a loan
  • 163、借筯: 借筯jiè zhù (1) 喻代别人出谋划策 英 make a plan for others
  • 164、借训: 1.借音义相通的字解释别的字。 2.古人解经旧注中,凡不见于《说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义训,谓之借训。
  • 165、借巧:借用技巧。
  • 166、借取: 借取jièqǔ (1) 征得别人同意暂用别人的财物 例 他幼年靠乡里四邻的帮助和自己借取过日子 英 borrow
  • 167、借水行舟:亦作'借水行舟'。谓趁势行事。
  • 168、借与:借给。
  • 169、借纸:借据。
  • 170、借公行私: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 171、借据: 借据jièjù (1) 借用别人的财物时所立的字据 英 receipt for a loan
  • 172、借命: 借命jièmìng (1)偷生 英 drag out on ignoble existence
  • 173、借景生情: 借眼前的事物激发思想感情。
  • 174、借润:指请求别人帮助。犹借水以润物。
  • 175、借胎:迷信说法,谓神仙鬼怪为某一目的而借人的肉身降生世间。
  • 拼音jiè
  • 注音ㄐㄧㄝ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WAJG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2) 借进借,假也。——《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借,假借也。——《广韵》借无不给。——《晋书·阮裕传》借旁近与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允修借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借者之用心。其借书亦类予。(3) 又如:求借(请求别人借给);挪借(暂时借用别人的钱);借当(借人东西去当铺当钱);借当头(借将要拿去典当的东西);借典(借,借用)(4) 借出有马者,借人乘之。——《论语·卫灵公》权势不可以借人。——《韩非子·内储说下》(5) 又如:他借书给我们;借给他几块钱;借一肩儿(挑担者让别人替自己挑一会,自己可以休息一下);借借(借出);借赁(租借)(6) 帮助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文天祥《念奴娇》动词(1) 假托;借口若苟有以藉口。——《左传·成公二年》(2) 又如:借言(借口,假托的理由);借情(假托某种情况或缘故)(3) 凭借;依靠借子杀之。——《墨子·公输》其可以借以美名者,以外权重之。——《韩非子·孤愤》借天降大雨。——《广东军务记》借寨墙为蔽。——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借征入境。——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4) 又如:借倩(托请);借水行舟(借用别人的力量或条观条件办事);借步檐躲雨(喻指借他人力量庇护自己);借势儿(乘机)(1) 相当于“假使”,“假设”,“假如”,“即使”借第令母斩。——《史记·陈涉世家》(2) 又如:借使(假设连词。假如,倘若;即使,纵然);借若(犹假如);借或(即或,即使);借如(假设连词。假如,如果;即如,例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