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县的词语

  • 151、他乡异县:指远离家乡的外地。
  • 152、嵩县背装: 在嵩县旧县镇西店村一直传承着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背装。背装,是一种结合了舞蹈、歌唱、高跷、杂技等民间表演艺术的民间艺术,洛阳民间也称为“垴装”,这个称谓更形象,更地道,更有乡土风味。洛阳方言里,“垴”字是把物体用肩膀举起来的意思,比如说把什么东西“垴起来”,“垴”到肩上,简单说,“垴”就是扛的意思。
  • 153、县耜: 1.悬耜。谓闲置农具,不耕作。
  • 154、县帅:县令﹑县长,主一县之政者。
  • 155、县署: 1.县级行政单位执行公务的处所。
  • 156、束马县车:束:捆,绑。悬:挂。包裹马足,挂牢车子,以防滑跌倾覆。形容路险难行。
  • 157、县试:清代由县官主持的考试。取得出身的童生,由本县廪生保结后才能报名赴考。约考五场,试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事实上第一场录取后即有参加上一级府试资格。
  • 158、饶安县: 古代河阳县的别称。晋潘岳(字安仁)曾为河阳令,故称。
  • 159、县泉:山顶上的泉水;瀑布。
  • 160、权县: 权衡,比较。
  • 161、县罄: 1.亦作"县磬"。 2.悬挂的磬,喻空无所有,贫困之极。
  • 162、室如县罄: 1.亦作"室如悬磬"。亦作"室如悬罄"。 2.谓室中空无所有。比喻一贫如洗。
  • 163、县磬: 1.见"县罄"。
  • 164、侨县:侨置的县邑。
  • 165、县跂: 1.悬挂于高处而令人仰慕。
  • 166、县圃:传说中神仙居处,在昆仑山顶。亦泛指仙境。
  • 167、破家县令:谓地方长官手中的权力,足以使人破家灭门。
  • 168、僻县:偏僻边远的县。
  • 169、县斾: 1.旗帜悬空随风飘荡。喻心神不定。
  • 170、潘县:指河阳县。潘岳曾为河阳令,故称。
  • 171、潘安县:古代河阳县的别称。晋潘岳(字安仁)曾为河阳令,故称。
  • 172、判县: 1.古礼。卿大夫两面悬乐器,称为"判悬"。县,同"悬"。
  • 173、县男:爵名。
  • 174、县楣: 1.前后两柱之间的柁梁。
  • 175、思茅县: 宋大理时为“思摩部”,元代称“思么”,明代叫“思毛”。1993年3月改为县级市。2003年思茅地区改设思茅市,县级思茅市改为翠云区。
  • 拼音xiàn,xuán
  • 注音ㄒㄧㄢˋ,ㄒㄩㄢ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EGCU
  • 五行

基本释义

xiàn名词(1) (会意。从系持倒首。象悬挂的样子。(xuán)本义:悬挂)(2) 县假借为“寰”,为州县的县 。行政区划单位。周代县大于郡,秦以后县属于郡。今为一级行政区划,隶属于地区、自治州、直辖市之下遂缚诣县。——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南番二县。——《广东军务记》龙泉县。——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开道置县。——《明史》(3) 又如:县尹(一县的长官);县学(旧制设在县里的学校,以培养人才,教育百姓,称县学);县委(中国共产党县一级委员会的简称)(4) 官府 。如:县君(宋代官员妻子的一种封号);县治(县衙;县政府)(5) 古代天子所治之地,在京都周围千里之内,即王畿 。如:县内(儒家之说,以四海之内为九州,其一为畿内,天子所治);县主(皇族女子的封号);县公主(汉代皇女的封号)(6) 另见xuánxuán动词(1) 系挂縣,系也。从系,持县会意。——《说文》。骊姬请使申,处 曲沃以速縣。——《国语·晋语》。注:“缢也。”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诗·魏风·伐檀》尔庭有县特兮。尔庭有县鹑兮。(2) 又如:县令(高悬的命令。即“高名”、“虚名”);县车(悬挂缰绳,停放车子不用。比喻退隐不再出仕)(3) 维系;拴系;系联县联房植。——《淮南子·本经》县棺而封。——《礼记·檀弓》(4) 又如:县绝(悬系之绳断绝);县联(椽子和屋檐木相接之处)(5) 揭示;颁立县法以诱民。——《汉书·食货志》(6) 又如:县法(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以称颁布法令)(7) 称量;衡量 。如:县石(称量石头);县轻重(权衡利弊)名词(1) 古称悬挂的乐器,如钟磬等正乐縣之位。——《周礼·小胥》。注:“谓钟磬之属。”(2) 又如:县垂(指钟磬等悬挂乐器);县兴(奏钟磬之类的乐器);县磬(悬挂的磬。喻空无所有,贫困之极)(3) 秤锤故衡诚縣不可欺以轻重。——《礼记·经解》。注:“谓锤也。”(4) 又如:衡县(秤锤)形容词(1) 远,悬殊县隔千里。——《汉书·高帝纪》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庄子·大宗师》。向注:“无所系也。”(2) 又如:县隔(相隔很远或差别很大。同“悬隔”);县久(历时久长);县远(悬殊;距离遥远)(3) 另见xiàn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