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喻的词语

  • 51、君子喻于义: 君子看重的是道。
  • 52、喻世:即“古今小说”。
  • 53、喻义:  比喻的意义;比喻。
  • 54、喻以利害:喻以利害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yù yǐ lì hài,意思是把事情的利害关系给人讲清楚。
  • 55、喻世明言:书名。明冯梦龙编,四十卷。
  • 56、喻体:喻体与本体相对,是比喻的一部分。
  • 57、喻义法: 面底亦是同义正扣。
  • 58、喻证法: 也叫比喻论证法,是议论文中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喻证明文章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 59、喻愿:谓对某事明白并乐于为之。
  • 60、喻教:开导教育。
  • 61、喻名:形容;比称。
  • 62、喻之以理:用浅显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 63、喻指:亦作'喻指'。知晓旨意;喻示旨意。
  • 64、喻旨:亦作'喻指'。 知晓旨意;喻示旨意。
  • 65、喻意:表明意思。
  • 66、诱喻: 1.见"诱谕"。
  • 67、引喻失义: 引喻失义yǐnyù-shīyì (1) 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例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英 improper allusion
  • 68、引喻: 引喻yǐnyù (1) 尤指文学作品中的暗示或附带提及 英 allusion
  • 69、隱喻: 隐喻yǐnyù (1) 一种修辞手段,用一个词或短语指出常见的一种物体或概念以代替另一种物体或概念,从而暗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喻的一种。不直接点明是比喻,但实际上是打比方,常用“是”“成”“就是”“成为”“变为”“等于”等表明甲事物就是乙事物 英 metaphor
  • 70、训喻: 训喻,训谕xùnyù,xùnyù (1) 训示晓喻;教诲 英 instruct
  • 71、洞穴喻: 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与洞穴相关的比喻来描述人类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的情况。
  • 72、晓喻:明白劝导,告知。多用于上对下。
  • 73、象喻:谓用形象化的语言文字阐明玄妙深奥的道理。
  • 74、慰喻: 1.亦作"慰谕"。 2.抚慰;宽慰晓喻。 3.谓解释宽慰。
  • 75、托喻: 1.亦作"托谕"。 2.谓借他物寄托要表明的意思。
  • 拼音
  • 注音ㄩ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KWGJ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口,俞声。本义: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同“谕”)(2) 同本义喻,告也。——《广雅》教之以利,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文王世子》乃留兵屯 荥阳,使使喻 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 吕氏之变而诛之。——《史记》(3) 晓喻;开导前后告喻,曾无悛改。——《三国志》(4) 又如:喻勉(开导勉励);喻教(开导教育)(5) 知晓;明白君子喻于义。——《论语·里仁》。皇疏:“喻,晓也。”单足以喻则单。——《荀子·正名》。注:“喻,晓也。”以喻客意。——《后汉书·杜笃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6) 又如:家喻户晓;喻旨(知晓旨意);喻愿(对某事明白并乐于为之);喻以利害;劝喻;不可以理喻(7) 比喻罕譬而喻。——《礼记·学记》在于早谕教。——《汉书·贾谊传》不足以喻其美。——《警世通言》(8) 又如:喻名(比称;形容);喻为“生物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