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堰的词语

  • 1、军来将敌,水来土堰: 词语解释军来将敌,水来土堰[ jūn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 ]⒈  比喻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针锋相对,采取相应的措施。引证解释⒈  比喻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针锋相对,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一折:“哥哥,岂不闻古云:军来将敌,水来土堰。俺这里有 司马子期、子常、申包胥,皆是 南楚 有名之将,请将来与他商议,有何不可!”国语辞典军来将敌,水来土堰[ jūn lái jiàng dí shuǐ lái tǔ yàn ]⒈  (谚语)​比喻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自有办法应付。元·郑廷玉也作「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来将敌,水来土掩」、「兵来将迎,水来土堰」、「水来土压,兵至将迎」、「水来土掩,兵到将迎」、「水来土淹,兵至将迎」、「水来土掩,将至兵迎」。引《楚昭公·第一折》:「岂不闻古云:『军来将敌,水来土堰』?俺这里有司马子期、子常、申包胥,皆是南楚有名之将,请将来与他商议,有何不可?」
  • 2、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词语解释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bīng lái jiàng yíng,shuǐ lái tǔ yàn ]⒈  亦作“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引证解释⒈  见“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国语辞典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bīng lái jiàng yíng shuǐ lái tǔ yàn ]⒈  (谚语)​不管遇到任何事情,按情况采取对应措施。也作「军来将敌,水来土堰」。引《孤本元明杂剧·渑池会·楔子》:「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成语解释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 3、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词语解释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 ]⒈  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引证解释⒈  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引元 无名氏 《云台门》第一折:“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兄弟也,你领兵就随着我来,不可延迟也。”亦作“兵来将迎,水来土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元 高文秀 《渑池会·楔子》:“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裡领兵与他交锋。”《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西门庆 道:‘常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的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 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第五章八:“哈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了困难犯什么难?我们自己克服,自己干!”国语辞典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bīng lái jiàng dí shuǐ lái tǔ yàn ]⒈  (谚语)​不管遇到任何事情,按情况采取对应措施。也作「军来将敌,水来土堰」。引《孤本元明杂剧·大战邳彤·头折》:「主公,便好道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凭著俺众将英雄,量邳彤有何难哉!」成语解释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 4、土堰: 土筑成的拦水坝。
  • 5、水堰: 挡水的低坝。
  • 6、千金堰: 即千金堨。
  • 7、九堰: 泛指溪渠。
  • 8、地堰:环绕田地,防止水土流失的较低的建筑物。
  • 9、石堰:用以挡水﹑溢流的石筑低坝。可抬高水位,便利灌溉和航运。
  • 10、陂堰:蓄水池。
  • 11、百尺堰:古堤坝名。
  • 12、古堰流碧: “古堰流碧”,居“成都十景”之首,形容的是都江堰的秀美景色。入选理由:都江堰,不仅是天府之国的源头。它,也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体现。
  • 13、地堰子: 北方的很多丘陵地带,农民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将一面坡的土地,用石头块垒成挡土墙,使土地变成梯田。
  • 14、堰高:指挡水围堰最大高
  • 15、堰负荷: 沉淀池每米出水堰长度,
  • 16、堰堨:截水的土堰。
  • 17、稳堰堰: 1.不慌不忙。
  • 18、围堰: 围堰wéiyàn (1) 围绕基坑施工区修筑的、用以用施工区的水排除的一种临时性不透水的构筑物(如填有粘土的板桩或金属板) 英 cofferdam;coffer
  • 19、堰塘:筑有堤堰的蓄水池。
  • 20、塘堰: 塘堰tángyàn (1) 亦称“塘坝”。山区或丘陵地区修建的一种小型的蓄积雨水和泉水的工程,用来灌溉农田 英 small reservior in a hilly area
  • 21、十堰市: 在湖北省西北部、武当山北麓、襄渝铁路线上。1970年设市。因市境百二河和犟河筑有十个堰得名。人口444万(1995年)。为新兴的汽车工业城市,有著名的第二汽车制造厂。
  • 22、沙堰:用沙石等筑成的拦河坝。
  • 23、软堰:用粗茭细石筑成的一种挡水建筑物。
  • 24、渠堰: 1.亦作"渠匽"。 2.拦水或巩固堤防的建筑物。
  • 25、秦堰楼: 因都江堰建于秦国而得名。
  • 拼音yàn
  • 注音ㄧㄢ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FAJV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土,匽(yàn)声。本义:拦河坝)(2) 同本义东出千金堰。——《文选·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堰,潜堰也,潜筑土以壅水也。——《广雅》长分桥西有千金堰。——《洛阳伽蓝记》(3) 又如:都江堰;堰塘(筑有堤堰的蓄水池);堰埭(截水的土堰);堰埭(壅水的土坝)(4) 田边用以分界或防止水土流失的土埂 。如:堰上塌了个小壑(5) 池塘桌椅板凳在田里堰里飘着。——闻一多《荒村》(6) 又如:一口堰;满满的一堰水动词堵 ;挡堰,壅水也。——《说文》谁家能堰东流水?——唐· 卢照邻《行路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