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墙的词语

  • 251、糊墙:用浆糊把纸裱在墙面上。
  • 252、鬼打墙:1.明明知道出路,却始终在原地打转,走不出去。2.被物体挡住视线,看不见前方。
  • 253、挂墙:挂壁。
  • 254、刮墙:以非登陆用户浏览NGA,在看帖时可能随机产生一个注册码出现在你的电脑屏幕前。
  • 255、狗跳墙:比喻不择手段地行动。
  • 256、狗急跳墙: 狗急跳墙gǒují-tiàoqiáng (1) 把狗惹急了,能跳越高墙。比喻坏人穷途末路时不计后果,铤而走险 例 困兽犹斗,敌人在濒临灭亡的时候,会狗急跳墙的,我们要加倍提高警惕 英 A cornered beast will do sth.;Just as a dog will leap over a wall in desperation.
  • 257、宫墙:住宅的围墙。 《论语.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因称师门为'宫墙'。 指宫廷的围墙。借指朝廷。
  • 258、见墙见羹:比喻念念不忘先贤。
  • 259、见羹见墙:相传尧去世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之幻影于墙,食则见尧之幻影于羹。见《后汉书.李固传》。后用以谓对圣贤的思慕。
  • 260、羹墙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 261、羹墙:解释是为追念前辈或仰慕圣贤的意思。
  • 262、隔墙人:邻居。
  • 263、隔墙: 隔墙géqiáng (1) 把一个结构(如房屋、房间或围栏)的一部分同另一部分分开的内墙 英 partition
  • 264、墙旮旯: 墙旮旯(gālá)是中国北方方言词汇,是北方居民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指墙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诠释,是“狭窄偏僻的地方”和“角落”的意思。 近年,北京人艺演出了话剧《旮旯胡同》,说的就是北京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巷子里发生的故事。
  • 265、负墙: 1.古时与尊者言谈毕,退至于墙,肃立,以示避让尊敬之意。 2.靠着墙。 3.谓用背抵住墙壁。
  • 266、癞狗扶不上墙:比喻没出息的人,没办法扶助他长进
  • 267、死狗扶不上墙:比喻不受别人尊重,不识抬举或没有培养前途。
  • 268、烂泥扶不上墙:基本意思是泥太稀了,抹到墙上糊不住。比喻由于能力差或水平低,成不了气候,或见不得世面。
  • 269、土扶成墙: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
  • 270、扶墙:扶着墙。 谓初学走路。
  • 271、夫子墙:《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本为子贡形容孔子学问道德之高﹐后以"夫子墙"比喻人之才德高不可攀。
  • 272、封火砖墙:为防火灾而筑的夹层砖墙。
  • 273、封锁墙:我国抗日战争(1937-1945)期间,日本 侵略军在 华北 等地为维护其交通和分割、封锁解放区,在解放区与敌占区之间和铁路、公路两侧所挖掘的宽而深的壕沟,叫“封锁墙”;挖出来的泥土就用来修成墙,叫“封锁墻”。
  • 274、丰墙峭址:墙高大而地基陡直。比喻根基不牢。址,同“址”。
  • 275、丰墙硗下:垣墙高大,而基址峻峭。喻根基不固。
  • 拼音qiáng
  • 注音ㄑㄧㄤˊ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FFUK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2) 同本义墙,垣蔽也。——《说文》无逾我墙。——《诗·郑风·将仲子》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老翁逾墙走。——唐· 杜甫《石壕吏》诗(3) 又如:墙阙(院落;门庭);墙宇(房舍,住宅;喻指人的气度);墙篱(藩篱,篱笆);墙东(比喻隐居不仕,以避乱世);墙茨(墙上生长蒺藜,意欲清除,又恐墙坏家毁。比喻阖门淫乱,家丑难除);土墙;围墙(4) 门屏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按:萧墙之内,指国君塞门之内,喻内忧(5) 又如: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6) 古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装饰性帷幔 。如:墙合(即官悬);墙柳(出殡时覆盖在柩车上的装饰性帷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