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安的词语
- 176、钧安: 词语解释⒈ 与尊长或上级通信时问安的敬语:父母大人钧安。
- 177、荷属安的列斯群岛: 词语解释⒈ 荷兰在北美洲属地的总称。一组在委内瑞拉北部沿海,一组在小安的列斯群岛北部,两组岛屿相距约900千米。面积800平方千米。人口18.89万(1993年)。首府威廉斯塔德。经济以石油提炼为主,有大型炼油厂。旅游业发达。
- 178、回延安:诗歌。贺敬之作。1956年发表。抒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时的喜悦之情,赞颂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贡献和建国后的巨大变化。采用陕北信天游形式,语言质朴,感情热烈。
- 179、淮安市: 词语解释⒈ 在江苏省北部,苏北灌溉总渠和京杭运河在境内交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旧名射阳、山阳。1987年设市。人口117.8万(1995年)。为江苏省北部新兴城市之一。是周恩来故乡,有周恩来同志旧居及纪念馆。名胜古迹有韩侯祠、梁红玉祠、文通塔、镇淮楼、关天培祠墓及青莲岗新石器时代遗址、汉古墓群等。
- 180、怀安丧志:迷惑心神﹐丧失意志。
- 181、怀安败名:一心贪图安逸则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 182、干安曲: 宋代行大典,在帝王出入时所奏乐曲名。亦省作“干安 ”。
- 183、干安: 见“干安曲 ”。
- 184、高安:谓居于高位而安泰。 指汉哀帝时高安侯董贤。宋乐章名。
- 185、大安: 大安dà’ān (1) 身体康复 英 recovery;restored to health
- 186、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词语解释⒈ 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 187、官清民自安: 词语解释⒈ 各地的官吏如果清正廉洁,老百姓自然相安无事。
- 188、道安:书信结束时的问安语。
- 189、方圆难周,异道不安: 词语解释⒈ 周:调和,方和圆难于相互通融,政治道路不同的人不能和平相处。也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 190、床下安床: 1.同"床上施床"。
- 191、筹安会: 词语解释⒈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1915年8月由杨度出面,联络严复、孙毓筠、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组成。宣称其目的为“筹一国之治安”,宣扬君主立宪,为袁世凯称帝进行鼓吹。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后改为宪政协进会。
- 192、触电保安器: 词语解释⒈ 又称“触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当电器设备漏电或人体触电时,能自动、快速切断电源,减轻对人体伤害的一种保护装置。由检测元件、脱扣元件和开关装置等部分组成。常用在低压用电设备中。
- 193、保卫延安: 长篇小说。杜鹏程作。1954年发表。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兵进攻延安。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后,在青化砭和蟠龙镇两场战斗中接连获胜。周大勇连与主力失去联系,孤军奋战,杀出重围。国民党军队欲与人民解放军决战,结果受到重创。小说第一次塑造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
- 194、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词语解释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bù tàn hǔ xué,ān de hǔ zǐ ]⒈ 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引证解释⒈ 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引《东观汉纪·班超传》:“超 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宋 陈亮 《酌古论二·马援》:“胜败在人而不在险,唯险而后可以见人之能否也。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冒大险而后能立奇功。”国语辞典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bù tàn hǔ xuè ān dé hǔ zǐ ]⒈ (谚语)不深入险境,就不能获得胜利成功。也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引《三国志·吴书·卷五四·吕蒙传》:「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成语解释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195、不安小成:意思是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就或职位。成:成就。
- 196、不安本分: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
- 197、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词语解释⒈ 不进野兽窝,怎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成语解释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 198、安家落户: 安家落户ānjiā-luòhù (1) 在一个新地方安家定居。有时也指到基层长期居住 例 他希望在农村安家落户 英 settle down;make one's home in a place
- 199、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词语解释⒈ 道:方法,途径;戒:戒备;宝:宝物,比喻珍贵的东西。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法,先有戒备是最重要的。
- 200、安居乐俗:居住舒适安逸,习俗称心乐意
- 拼音ān
- 注音ㄢ
- 笔划6
- 繁体安
- 五笔PVF
- 五行土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2) 同本义安,定也。——《尔雅》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谢庄遂安。——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3)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地睡觉);安帖(安定;平静;妥帖);安席(安稳地坐着;安静入睡)(4) 安逸,安乐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5) 又如:安佚(安闲舒适);安堵(安居,不受骚扰);安坦(安心舒坦)(6) 安详,从容不迫 。如: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7) 安宁毅良久稍安。—— 唐· 李朝威《柳毅传》。(8) 又如:安生(安宁);安豫(安宁快乐);安淳(安宁淳朴);安休(9) 缓慢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10) 又如:安步(缓步徐行);安行动词(1) 使安定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可以为富安天下。——汉· 贾谊《论积贮疏》安身立命。——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2) 又如:安神(使心神安定);安国(安邦定国;安定的邦国);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邦(安定国家);安内(安定内部)(3) 安抚,安顿抚慰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司马光《资治通鉴》。(4) 又如:安存(安抚存恤);安恤(安抚体恤);定人(安抚人民);安辑(安抚)(5) 安排;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6) 又如:安席(入座敬酒);安座(安席)(7) 安心。习惯、满足于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清· 黄宗羲《原君》郊境之内,民不安业。——《三国志·司马郎传》。(8) 又如:安于现状;安业(安于本业);安命(顺从命运安排)(9) 安装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10) 又如:安电灯;安刀把儿(11) 存着…心,怀有 。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副词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名词(1) “安培”的简称(2) 用于外国语的音译。如:安琪儿;安拉;安第斯山(3) 姓代词(1) 谁;何;什么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孙膑兵法·纂卒》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国语·晋语》(2) 哪里,何处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记·魏公子列传》 [查看更多]
A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