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得的词语

  • 251、芳兰生门,不得不鉏: 词语解释芳兰生门,不得不鉏[ fāng lán shēng mén,bù dé bù chú ]⒈  比喻贤能之士生性抗直,时有违迕,为上者将不能容忍,势必去之。引证解释⒈  比喻贤能之士生性抗直,时有违迕,为上者将不能容忍,势必去之。 《三国志·蜀志·周群传》:“先主 将诛 张裕,诸葛亮 表请其罪。引先主 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鉏。’ 裕 遂弃市。”亦作“芳兰当门,不得不锄”。 《南史·齐江夏王锋传》:“江斆 闻其死,流涕曰:‘芳兰当门,不得不锄,其《修栢》之赋乎。’”
  • 252、芳兰当门,不得不锄: 词语解释芳兰当门,不得不锄[ fāng lán dāng mén,bù dé bù chú ]⒈  亦作“芳兰生门,不得不鉏”。引证解释⒈  见“芳兰生门,不得不鉏”。
  • 253、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歌曲由北京利见达人文化有限公司出品,唐▪白居易填词,田鹏谱曲,皇家唱诗明星教师刘月明演唱。
  • 254、对得起: 对得起duìdeqǐ (1) 无愧于人;不辜负。也说“对得住” 英 be worthy of;treat sb.fairly;can face sb.
  • 255、躲得和尚躲不得寺: 词语解释躲得和尚躲不得寺[ duǒ de hé shàng duǒ bù dé sì ]⒈  谓纵然一时躲避,但终究不能根本脱身。引证解释⒈  谓纵然一时躲避,但终究不能根本脱身。引《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你不要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然有个料理。”国语辞典躲得和尚躲不得寺[ duǒ dé hé shang duǒ bù dé sì ]⒈  (谚语)​和尚能够躲得起来,但是庙寺依然存在,所以别人仍可从庙中找得到他。比喻人无论如何逃避某件事物,终究还是逃脱不了。也作「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走了和尚走不了庙」。引《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你不要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然有个料理。」
  • 256、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词语解释⒈  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 257、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词语解释⒈  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 258、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词语解释⒈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 259、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词语解释⒈  方:始;人上人:指才能出众的人。吃得千辛万苦,才能获取功名富贵,成为别人敬重的人。
  • 260、春风得意: 春风得意chūnfēng-déyì (1) 原指考取进士,现在形容心情欢畅,洋洋自得 英 ride on the crest of success
  • 261、吃小亏得大便宜:指暂时亏损一点期待将来的收益
  • 262、百不得一: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
  • 263、百思不得其故:百:多次;思:考虑,思考;故:原因。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找到其原因
  • 264、不得已而求其次:解释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
  • 265、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词语解释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bù tàn hǔ xué,ān de hǔ zǐ ]⒈  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引证解释⒈  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引《东观汉纪·班超传》:“超 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宋 陈亮 《酌古论二·马援》:“胜败在人而不在险,唯险而后可以见人之能否也。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冒大险而后能立奇功。”国语辞典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bù tàn hǔ xuè ān dé hǔ zǐ ]⒈  (谚语)​不深入险境,就不能获得胜利成功。也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引《三国志·吴书·卷五四·吕蒙传》:「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成语解释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266、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词语解释⒈  不进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危险境地,就不能取得必须的成果。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成语解释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267、不相得: 不投合;不融洽。 彼此没有遇到。
  • 268、不得其门而入:比喻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
  • 269、不当得利:没有合法的根据而取得非法的利益的行为。
  • 270、不入兽穴,不得兽子: 词语解释⒈  不进野兽窝,不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成语解释不入兽穴,不得兽子
  • 27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词语解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⒈  不深入到老虎的洞穴中,就得不到老虎崽子。指不敢于冒险、不经历艰难险阻,就不会取得成就。英The only way to catch tiger cubs is to go into the tiger's den; nothing venture,nothing gain;引证解释⒈  喻不冒风险,就不能取得大的成功。引《后汉书·班超传》:“超 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三国演义》第七十回:“黄忠 催军马随后而进, 刘封 曰:‘军士力困,可以暂歇。’ 忠 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策马先进。”毛泽东 《实践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唐 时避 李虎(李渊 祖父)讳,改作“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见 陈垣 《史讳举例》卷六。 《周书·李远传》:“古人有言:‘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北史·韦祐传》:“古人称不入兽穴,不得兽子。安危之事未可预量。”国语辞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ù rù hǔ xuè yān dé hǔ zǐ ]⒈  (谚语)​不深入险境,就不能获取胜利成功。也作「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入兽穴,安得兽子」。引《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与汝等来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贵共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六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身先士卒,古之名将皆然。」英语How do you catch the tiger cub without entering the tiger's lair? (idiom)​; 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成语解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27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词语解释⒈  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国语辞典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bù rù hǔ xuè bù dé hǔ zǐ ]⒈  (谚语)​不深入险境,就不能获取胜利成功。也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引《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成语解释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273、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词语解释⒈  不进野兽窝,怎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成语解释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 274、有得: 1.有所得;有所领悟。 2.表示程度深或持续时间长。
  • 275、引得: 引得yǐndé (1) 英文 index 的音译,即索引 英 index
  • 拼音dé,děi,de
  • 注音ㄉㄜˊ,ㄉㄟˇ,˙ㄉㄜ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JGF
  • 五行

基本释义

dé动词(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得,行有所得也。——《说文》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4) 找到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至德不得。——《庄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5) 得知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6) 捕获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8) 成功;完成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10) 适,合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11) 具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12) 同“德”,恩惠,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13) 助动词。能,能够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14) 得意,满足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15) 又如:洋洋得意(16) 看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名词(1) 收获,心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2) 德,道德,有德之人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副词必须,应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形容词合适;正确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历古今之得失。——《汉书》(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3) 另见de;děiděi助词(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4) 另见dé;děide动词(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4) 表示推测的必然 。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5) 另见dé;de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