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志的词语
- 176、苏联空军志愿队:1938年苏联人民派空军志愿队援助中国抗日战争,到1939年底,志愿队约有二百五十名飞行员参加中国抗战,给日本侵略军以重大打击。重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和战斗机大队长拉赫曼诺夫等百余人,在作战中牺牲。
- 177、四方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姜氏﹞谓公子(重耳)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后以"四方志"指经营天下或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
- 178、四方之志:指志向远大。
- 179、人凭志气虎凭威:人凭志气虎凭威,谚语。
- 180、人贫志短:短:短小。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 181、人穷志不穷:人穷志不穷,谚语。
- 182、气冲志定: 词语解释⒈ 精力旺盛,意志坚定。
- 183、气高志大:意气高昂,志向远大
- 184、强力意志: 词语解释⒈ 德国哲学家尼采用语。他认为强力意志是宇宙的本原,也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与生活原则,因而主张弱肉强食就是道德,战争是强力意志的最高实现等。
- 185、贫不失志: 词语解释⒈ 失:丧失。贫困中不丧失志气。
- 186、平生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187、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 词语解释⒈ 轻视自己方面的力量,助长敌方的声势。
- 18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词语解释⒈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 189、口谈道德,志在穿窬: 词语解释⒈ 穿窬:指偷摸盗窃的行为。嘴上在讲仁义道德,心里却在想着翻墙越壁偷东西。常用以讽刺伪君子。
- 190、坚心守志: 词语解释⒈ 坚心:下定决心;守志:恪守节操。坚定地恪守节操。旧指女子丧夫后不再改嫁。
- 191、胡志明市: 词语解释⒈ 越南最大城市、港口和工商业中心。建于17世纪初。原名“西贡”。人口350万(1981年)。越南南部的交通枢纽和最大军、商港。曾为东南亚著名米市。主要工业有纺织、碾米、制糖等。
- 192、海国图志: 词语解释⒈ 书名。清代魏源编著。1841年作者受林则徐嘱托,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编著而成。内容包括世界舆地及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等。书中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
- 193、怀安丧志:迷惑心神﹐丧失意志。
- 194、环志:戴在候鸟身上的金属或塑料环形标志,上面刻有国名、单位、编码等标记,用做研究候鸟迁徙规律的依据。
- 195、东方杂志: 大型综合性期刊。1904年3月创刊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初为月刊,后改半月刊。徐珂、孟森、杜亚泉、钱智修、胡愈之、李圣五等曾任主编。内容有文学、历史、哲学、工业、商业、理化、博物等。1948年12月停刊。
- 196、高人雅志: 词语解释⒈ 高人:志行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 197、各言其志: 词语解释⒈ 各自表明自己的愿望和志向。
- 198、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词语解释⒈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 199、风尘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200、得志: 词语解释得志[ dé zhì ]⒈ 实现志愿。例少年得志。英enjoy success; achieve one's ambition;⒉ 某人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例说书虽小技,然必句(gōu)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英have a succesfful career;引证解释⒈ 谓实现其志愿。引《易·贲》:“‘白賁无咎’,上得志也。”《史记·伍子胥列传》:“闔庐 既立,得志,乃召 伍员 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宋 苏轼 《管仲论》:“故三代之兴,治其兵农军赋,皆数十百年而后得志於天下。”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但妾两人鬱鬱不得志,恆与笔墨为缘。”⒉ 指名利欲望得到满足。多含贬义。引汉 贾谊 《吊屈原文》:“闒茸尊显兮,谗諛得志。”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得志诸公,目不覩坟典,不过少年持敲门砖,猎取功名,门既开,则弃去。”浩然 《艳阳天》第一〇三章:“他带着一脸小人得志的奸笑,拍着 马子怀 的肩头说:‘爷们,那天在集上我怎么跟你说的?’”⒊ 谓揣度而得其意旨。引《史记·李斯列传》:“方今天下之权命悬於 胡亥,高 能得志焉。”国语辞典得志[ dé zhì ]⒈ 达到自己的志愿。引《易经·贲卦·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惟达者为能通之。」近得意 反潦倒 落魄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7
- 繁体志
- 五笔FNU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2) 同本义志,意也。——《说文》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夫志,气之帅也。——《孟子》在心为志。——《毛诗序》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志者,臧也。——《荀子·解蔽》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唐· 韩愈《县斋有怀》(3) 又如:志志诚诚(真心实意);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干(意志坚强);志意(意志);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志向与才分);志虑(志向思虑);志抱(志向和抱负);志尚(志向;理想);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气和节操);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4) 记事的文章 。如:风土志;志乘(志书)(5) 心情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6) 又如:志情(心情);志意(志愿;思想;精神);志识(思想意识;见解);志度(气度);志思(情志,怀抱)(7) 神志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8) 通“帜”。旗帜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史记·张丞相传》。索隐:“志,旗帜也。”不用麾志,举矛为行伍。——《华阳国志》(9) 皮肤上生的班痕。后作“痣”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动词(1) 有志;立志;专心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2) 又如:志于学(专心求学);志道(有志于道);志古(笃信古道)(3) 记着疆志而用命。——《国语·晋语七》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褚亮传》博闻彊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多。闻,学识。彊,同“强”。志,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 又如:永志不忘(5) 向慕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陆游《感秋》(6) 记载,记录《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释文:“志,记也。”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周礼·春官·保章氏》就是张华的《博物志》,也不过志其一二。——《醒世恒言》(7) 又如:志书(记事的书);志乘(记载历史的书);杂志(8) 叙述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荀子·尧问》动词(1) (形声。言形志声。本义:记忆)(2) 同本义誌,记誌也。——《说文新附》誌,记也。——《字诂》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3) 又如:志而不忘(牢记心中,永远不会忘怀)(4) 记录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列子》(5) 又如:志异(记载奇异之事);志怪(记载怪异之事);志记(史书中的志和记)(6) 做记号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7) 又寻向所志。名词(1) 标记;记号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2) 又如:志桩(刻有尺度的木桩)(3) 记事的文章或书籍 。如:墓志;地方志;志表(墓表);志铭(墓志名)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