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才的词语

  • 26、志大才短:志:抱负。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够
  • 27、可造之才:拥有超过众人的才能。
  • 28、大器之才: 是指值得器重,很有才能的人。
  • 29、博才:广博的知识才能。
  • 30、量才而用: 根据才能大小分配一定工作。
  • 31、英才盖世: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 32、尊贤爱才: 【词目】尊贤爱才【拼音】zūn xián ài cái 【典故】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1回:“你这位贵老师总不是什么尊贤爱才,不过想人拜门生,受些礼物。”【释义】尊重和爱护有道德和才能的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同韵词】魂不守宅、紫气东来、厚往薄来、告往知来、汗青头白、燥荻枯柴、否往泰来、富贵逼人来、玉燕投怀、有生以来。
  • 33、外才:指人的外貌。
  • 34、秀才造反,一世无成: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 要做皇帝,还要说什么筹安,空谈学理。俗语说得好:~。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七回
  • 35、有压力才有动力: 将压力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动力,能使人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富有效率,激起创造性。只有意志消沉、精神颓废、闭目塞听者,面对压力的时候才无法将此转化为奋起直追的动力。
  • 36、才华出众: 指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才干远远超出一般人。
  • 37、才智过人:才:才华;智:智慧;过人:比一般人强。才智过人:形容某人有比一般人强的才华和智慧。
  • 38、才智过人:才:才华;智:智慧;过人:比一般人强。才智过人:形容某人有比一般人强的才华和智慧。
  • 39、文选烂,秀才半: 宋代俗语。谓熟读《文选》,考取秀才有望。
  • 40、七步奇才: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 41、五才: 见“五材 ”。
  • 42、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xiù cái bù chū mén,ér zhī tiān xià shì,意思是
  • 43、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44、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1.谓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难以成事。
  • 45、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4回:“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 46、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说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两人大战三十余合。”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出自《说唐》第63回。
  • 47、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谓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难以成事。
  • 48、秀才人情半张纸: 旧时秀才多数贫穷,遇有人情往来,无力购买礼物,只得裁纸写信。形容送的礼过于微薄。
  • 49、有压力才有动力: 将压力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动力,能使人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富有效率,激起创造性。只有意志消沉、精神颓废、闭目塞听者,面对压力的时候才无法将此转化为奋起直追的动力。
  • 50、一波才动万波随:指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
  • 拼音cái
  • 注音ㄘㄞˊ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TE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2) 同本义才,草木之初也。——《说文》(3) 有才能;有本领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4) 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名词(1) 才力;才能任人之才。——《淮南子·主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2) 又如:才伐(才力门望);才格(才能。一说指才能高低的程度);才望(才能与名望);才理(才力和思路);才笔(写作的才华);才义(才思和义理)(3) 人才。常写作“材”乐里多才。——《列子·仲尼》举贤才。——《论语》救时应仗出群才。——清· 秋瑾《黄海舟中》(4) 又如:唯才是举;干才;广开才路;栋梁之才;廊庙之才(5) 天赋的特殊才能 。如:诗才;才调(才情风格)(6)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夫管子,天下之才也。——《国语·齐语》(7) 又如∶奴才;蠢才;天才;人才(8) 通“材”。材资;本能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孟子·告子上》才能不及中人。——《史记·李将军列传》西门豹治 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史记·滑稽列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后汉书·马融传》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故“材”、“财”、“才”三字同源。——王力《同源字典》当今乏才,以尔为柱石之用,莫倾人栋梁。——《世说新语·规箴》(9) 姓副词(1) 刚刚才数月耳。——《汉书·贾才传》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汉书·晁错传》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2) 又如:刚才(刚要,刚刚);方才(才,刚刚)(3) 这样迟,这么迟 ——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如:你怎么才来?(4) 仅,只 ——表示数量少,程度低初极狭,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 又如:一共才十个,不够分;才属(仅能连续)(6) 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惟正月才生魄。——《晋书·夏侯湛传昆弟诰》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晋书·谢混传》(7) 又如:要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正因为有困难,才派我们去(8) 强调确定语气(9) 才+形+呢。主要强调程度高。如:这才好呢!(10) 才+…。含有“别的不是”的意味。如:这才是好样的!(11) 才+动+呢。肯定句少用。如:我才不去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