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旃的词语

  • 26、旃戎: 1.指军旅。
  • 27、戎旃:军旗。借指战事,军队。
  • 28、旃裘: 旃裘zhānqiú (1)即“毡裘”。毛制的衣服 例 旃裘筋角。——《史记·货殖列传》 英 fur coat
  • 29、旃斾:军旗。
  • 30、旆旃:亦作“斾旃”。泛指旗帜。
  • 31、牛头旃檀: 1.梵语的音义并译。即旃檀香树。以其产地之山状若牛头,故称。
  • 32、勉旃:努力。多于劝勉时用之。旃,语助,之焉的合音字。
  • 33、旃冕: 1.通帛制的冕冠。
  • 34、旃蒙:是十干中乙的别称,古代用以纪年。
  • 35、鸾旃:即鸾旗。
  • 36、阿旃陀石窟: 在印度德干高原文达亚山。系印度古代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开凿的。共二十九洞。约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6、7世纪,营建达七百余年。有石雕佛像、藻井图案和壁画等。现存最多的是壁画。主要表现佛的生平故事和印度古代的宫廷生活。
  • 37、旃旌:泛指赤色旗帜。
  • 38、旌旃:泛指旗帜。
  • 39、迦旃隣提:梵语的音译。鸟名。据说此鸟身体柔软如细绵衣。
  • 40、迦旃邻提:梵语的音译。鸟名。据说此鸟身体柔软如细绵衣。
  • 41、旃罽:指的是毡、毯一类毛织品。
  • 42、画旃:画旗。
  • 43、旃褐:指粗衣。
  • 44、旃罗含: 1.指男色。
  • 45、氎旃:暂无释义
  • 46、旃廗: 1.毡帐。
  • 47、翠旃: 1.色泽鲜明的曲柄旗。
  • 48、旃毳: 1.指鸟兽毛制成的衣服。 2.指我国古代北方地区住毡帐衣毳衣﹑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
  • 49、徂旃:远征军的旌旗。
  • 50、采旃:彩色毛织物。
  • 拼音zhān
  • 注音ㄓㄢ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YTMY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本义:赤色的曲柄旗)(2) 同本义旃,旗曲柄也。周礼曰:“通帛为旃。——《说文》通帛为旃。通以赤色为之。——《释名·释兵》置旃以为辕门。——《谷梁传·昭公八年》(3) 亦泛指旌旗收功单于旃。——晋· 陆机《饮马长城窟行》(4) 又如:旃帛(红旗);旃旌(泛指赤色旗帜);旃戎(军旅)(5) 毛织品。通“毡”不知其可以为旃也。——《淮南子·齐俗》被旃裘。——《史记·匈奴传》旃毛并咽之。——《汉书·李广苏建传》(6) 又如:旃席(毡帐);旃衣(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旃车(毡篷车);旃席(毡席;毛毡)助词(1) 之、焉二字的合读上慎旃哉,犹来无止。——《诗·魏风·陟岵》。马瑞辰通释:“之、旃一声之转,又为‘之焉’之合声,故旃训‘之’,又训‘焉’。”(2) 又如:勉旃(希望你奋发有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