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明的词语

  • 126、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zhèngdà-guāngmíng (1) 指言行正派而襟怀坦白.又作“光明正大” 英 just and honourable
  • 127、知人之明: 知人之明zhīrénzhīmíng (1) 识别他人贤愚善恶的本领 例 恐怕有累令兄知人之明,总是不去的为是。——《老残游记》 英 ability to appreciate a person's character and capability
  • 128、正明公道: 正大光明。
  • 129、无明火: 无明火wúmínghuǒ (1) 怒火(无明:佛典中指“痴”或“愚昧”) 英 fury
  • 130、正身明法: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131、黄春明: 词语解释⒈  小说家。台湾宜兰人。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任编辑。著有短篇小说集《儿子的大玩偶》、《莎哟娜拉,再见》、《我爱玛莉》等。
  • 132、知书明理:意思是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
  • 133、雠人相见,分外眼明: 词语解释雠人相见,分外眼明[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míng ]⒈  谓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引证解释⒈  谓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引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看见了这廝,便好道‘讎人相见,分外眼明’,向厅前揪撏摑打。”《水浒传》第三回:“史进 见了大怒。讐人相见,分外眼明。”清 李渔 《比目鱼·偕亡》:“远远望见那姓 钱 的来了,自古道‘讐人相见,分外眼明’,且看他如何相待。”
  • 134、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词语解释⒈  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 135、骊龙颌下取明珠:比喻冒险贪求,自取其祸。
  • 136、言明: 1.讲明。
  • 137、眼明手挗: 词语解释⒈  眼睛明亮,手脚利落。形容看得准,动作敏捷。
  • 138、眼明:眼力好;看得清楚。 犹眼红。激怒的样子。 方言。羡慕。
  • 139、阳明山: 阳明山Yángmíng Shān (1) 中国台湾省著名山峰。在台湾岛北部,山青谷翠,是著名风景区 英 Yangming Mount
  • 140、阳明:1.阳光。《汉书·孔光传》:“臣闻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君德衰微,阴道盛彊,侵蔽阳明,则日蚀应之。” 2.光明。《后汉书·五行志二》:“或以为凤皇阳明之应,故非明主,则隐不见。”唐韩愈《题炭谷湫祠堂》诗:“万生都阳明,幽暗鬼所寰。”明陶宗仪《辍耕录·钱币》:“世皇尝以钱币问太保刘文贞公,公曰:‘钱用於阳,楮用於阴。华夏,阳明之区;沙漠,幽阴之域。今陛下龙兴朔漠,君临中夏,宜用楮币。’”3.指和蔼温顺的秉性。清方苞《书直隶新安张烈妇荆氏行实后》:“天地之气,蔼然而温和者为阳,惨然而凛慄者为阴。凡妇人之顺於舅姑,宜於家人,慈於子姓者,皆阳明之发也;故其变也激而为义烈。” 4.中医经脉名称。《周礼·天官·疾医》“参之以九藏之动。”汉郑玄注:“脉之大候,要在阳明、寸口。”贾公彦疏:“阳明者,在大拇指本骨之高处,与第二指间。寸口者,大拇指本高骨后一寸是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热上则熏阳明,烂流络,流络动则脉结发,脉结发则烂解,故络交。” 5.指东方青帝。《云笈七籤》卷四九:“阳明主春,万童开门。” 6.刚强。明李贽《史纲评要·东汉纪·光武帝》:“光武与高祖不同,高祖阳明,光武阴柔。” 7.明王守仁之号。《明史·王守仁传》:“守仁天姿异敏……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説。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 141、夜明:祭月坛名。月亮。 珠玉名。
  • 142、阴明:辰星。北方星名。
  • 143、月明千里: 1.月光普照大地。语本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 144、月明风清:清:清澈。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 145、月明: 1.月光明朗。 2.指月亮;月光。
  • 146、英明果断:思想出色明智,做事果敢。
  • 147、幽明异路:幽明:阴间和阳间。阴间和阳间是不同的道路
  • 148、有明: 1.指明朝。有﹐词头。
  • 149、余明: 1.犹馀光。 2.比喻惠而不费的照顾。
  • 150、越明: 1.指明亡后宗室唐王﹑鲁王先后在东南一带建立的政权。
  • 拼音míng
  • 注音ㄇㄧㄥ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JEG
  • 五行

基本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