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柴的词语

  • 151、柴爿: 经过截断、剖劈的木柴,作燃料用。如:柴爿费工比较多,出卖的价钱却很低。 指做柴薪用的小片林木。
  • 152、柴积:犹柴堆。
  • 153、柴毁骨立:形容身体消损枯瘦如柴,只剩下骨头架子支撑着。
  • 154、柴城:指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
  • 155、柴楥:栅栏,篱笆。
  • 156、柴坛:古代焚柴祭天的高台。
  • 157、柴断:堵塞隔断。
  • 158、柴刀: 柴刀cháidāo (1) 伐木打柴用的刀 英 firewood knife
  • 159、柴米油盐: 柴米油盐cháimǐ-yóuyán (1) 泛指日常生活用必需品 英 chief daily necessities
  • 160、柴桑翁:指晋陶潜。因其晩年隐居柴桑,故称。指晋刘遗民。
  • 161、柴桑门:晋陶潜弃官归隐故里柴桑,作《归去来兮辞》云:"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后因以"柴桑门"泛指故里的家门。
  • 162、柴路:堵塞道路。
  • 163、柴毁:谓居丧哀甚,瘦损如柴。
  • 164、柴虒:参差不齐。
  • 165、柴营:营寨。
  • 166、柴望:古代两种祭礼。柴,谓烧柴祭天;望,谓祭国中山川。亦泛指祭祀。
  • 167、柴栅:栅栏。
  • 168、柴灶:烧柴禾的锅灶。
  • 169、柴燎:古代祭祀之一。烧柴祭天。指祭天用的柴。
  • 170、柴林:成片生长的柴木。
  • 171、柴关: 1.柴门。 2.犹寒舍。
  • 172、柴燎告天:燔柴祭告上天。
  • 173、柴汝官哥:古代四大窑名。柴窑出北地,世传为后周世宗柴荣所建;汝窑出汝州,宋时所建;官窑宋政和间京师自置;哥窑出处州。
  • 174、柴木:材质低劣之木,多别于硬木﹑花梨等而言。
  • 175、柴头:柴禾。
  • 拼音chái
  • 注音ㄔㄞ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HXSU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木,此声。本义:捆束的细木小柴)(2) 同本义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礼记·月令》注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资治通鉴》(3) 泛指木柴,小木散材,也指作燃料的木柴柴,小木散材也。——《说文》树枳棘与薪柴。——《楚辞·愍命》。注:“枯枝为柴。”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汉书·沟洫志》(4) 又如:柴荆(乡里用木板、荆条编制而成的门);柴禾(木柴;柴草);木柴;劈柴;柴水(打柴汲水);柴市(木柴交易处);柴山(生长矮小灌木杂草的山)(5) 枯枝,老木 。如:柴立(有如枯木的站立。也用来形容人清瘦的样子)(6) 姓动词(1) 烧柴祭天。后又写作“祡”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书·舜典》柴望秩于山川。——《书·舜典》柴于上帝。——《礼记·大传》柴而望祀山川。——《礼记·王制》(2) 注:“柴,祭天告至也。”形容词〈方〉∶ 干瘦,皮包骨 。如:柴毁(身体衰瘦如枯柴);柴瘠(骨瘦如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