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桃的词语
- 151、桃园之拜:指结拜兄弟共同举事。
- 152、桃枝竹: 1.亦作"桃支竹"。 2.竹之一种。
- 153、桃花流: 即桃花水。指春汛。
- 154、桃雀: 1.鸟名,即鹪鹩。
- 155、桃塞:即桃林。
- 156、桃林: 1.古地区名。在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为周武王放牛处。
- 157、桃花汛: 桃花汛táohuāxùn (1) 亦称“春汛”、“桃汛”。河流在桃花盛开时节突然疾速上涨 英 spring flood
- 158、桃观: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序:“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郎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后因以“桃观”指玄都观。
- 159、桃支竹: 1.亦作"桃支竹"。 2.竹之一种。
- 160、桃源想:指隐居出世的念头。
- 161、桃诸: 1.亦作"桃菹"。 2.经过淹渍晾晒,供冬天食用的桃实。
- 162、桃源客: 1.指隐者。 2.称《桃花源记》中的渔人。
- 163、桃园人:借指隐士。
- 164、桃叶女:指爱妾。
- 165、桃雨: 1.指桃花雨。
- 166、桃根: 晋·王献之爱妾桃叶之妹。 借指歌妓或所爱恋的女子。
- 167、桃核: 桃子的核。
- 168、桃花饭: 以梅红纸盛饭,润湿后去纸,搅拌和匀而成的一种红白相间的饭。
- 169、桃花岩: 山岩名。在今湖北省·安陆县,为唐·李白读书处。
- 170、桃门:饰有桃符的门。
- 171、桃花粥: 旧俗寒食节的食品。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呈桃花色,称“桃花粥”。
- 172、桃花色: 粉红色。
- 173、桃都: 传说中的树名。
- 174、桃朱术:草名。青葙的一种。
- 175、桃枝: 桃树枝条。旧时谓可以驱鬼魅。 指桃枝竹。一种赤皮竹。可以织席作杖。 指用桃枝竹制的杖。
- 拼音táo
- 注音ㄊㄠˊ
- 笔划10
- 繁体桃
- 五笔SIQN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2) 桃树桃,桃果也。——《说文》桃之夭夭。——《诗·周南·桃夭》园有桃。——《诗·魏风·园有桃》(3) 木名。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春季开花,花淡红、粉红或白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茸毛。如:桃 茢(桃枝编的扫帚。迷信以为鬼畏桃木,用以扫除不祥);桃三李四(桃树三年结实,李树四年结实);桃弓苇矢(桃竹制的弓,荻苇做的箭。旧俗用以辟邪);桃印(用桃木刻成的辟邪饰物);桃林(指《桃花源记》中的桃源)(4) 桃子投我以桃。——《诗·大雅·抑》简桃核修狭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5) 又如:桃来李答(相互馈赠);桃李之馈(送礼,贿赂)(6) 指桃树开的花华如桃李。——《诗·召南·何彼禯矣》(7) 又如:桃花烧卖(面食之一,开口处呈桃花之状,类似开口的小笼包子);桃夭之子(比喻像盛开桃花一样的才女);桃笺(桃花纸。过去的一种纸名);桃花(还形容女子容貌);桃片(桃花瓣儿)。又指像桃花一样的颜色 ——多用来形容女子的颜面。如:桃夭(红颜娇女);桃花人面(形容女子和花都很美);桃夭柳媚(形容女子年轻貌美);桃夭新妇(年少貌美的新婚女子);桃花妆(古代女子盛妆之一。用胭脂淡抹两腮);桃花面(女子美如桃花的面容);桃腮(桃腮粉脸。形容女子粉红色的脸颊)(8) 指形状像桃的其他果实 。如∶棉桃(9) 桃花开放的时令 。如:桃夭李艳(桃李盛开时节。泛指春日美景);桃汛(桃花盛开时节出现的汛情)(10) 地名。春秋鲁邑 。故址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北 [查看更多]
T开头的拼音